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02篇
中国共产党   173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林建公 《探索》2008,1(2):119-120
<共产党宣言>问世160年.尽管时空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它的一般基本原理至今没有过时,继续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共产主义"幽灵"没有走,共产党人会永远地把<共产党宣言>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512.
公务员录用正式制度,按照狭义理解,仅是人为制定的“正式规则”,也就是指围绕公务员录用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录用流程、考试程序与内容设计等体系制度。录用的正式制度只有在社会认可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能。这种主观性的制度认可则属于录用的非正式制度。因此,公务员录用的非正式制度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包括官员考选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意识形态等因素。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共同组成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制度环境,两者的结合才是公务员录用制度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513.
人权入宪的价值--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入宪”条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以实证法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修宪前存在着人权保障取得巨大进步和宪法文本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人权规范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内容体系变得开放完整,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实现共同进步。同时,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不能成为基本原则条款略显缺憾。以修宪为契机,研究解决由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中的各种问题是目前亟待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514.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党性,坚持结合,坚持应用,坚持创新,坚持长期探索。  相似文献   
515.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2月11日至14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德阳市召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石仲泉研究员在会上作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和‘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意义”的主题报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金春明、陈登才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冯蕙等教授作了重要发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名学者交流了学术成果。他们深深地感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新时期的  相似文献   
516.
非营利法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税兵 《法学研究》2007,29(5):66-74
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区分在于不同的财产权构造,股权缺失引发出法人非营利性目的与法人控制者牟利冲动之间的紧张关系;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区分在于不同的法人意思机关构造,使得非营利性社团法人为自律法人而财团法人为他律法人。非营利法人制度隐含着“经济人”和“道德人”之间的价值张力,使得现代民法既成为市场交易法,又成为市民生活法。因此,未来中国理想的非营利法人制度应该源于诱致性的法律变迁,而非始于强制性的国家管制。  相似文献   
517.
5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