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柳波 《四川审判》2002,(3):54-54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作了专章规定,其中177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由此可见,法律赋予人民法院自身监督的职权,立法上的这种规定,源于我国追求客观真实、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理想诉讼模式。然而,在民事诉讼中由法院自我监督,理论上与民事诉讼和民事关系的性质以及审判规律是不相符的,司法实务中也遇到诸多尴尬。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刑事诉讼法》及相应的配套规定,均对同步讯问录音录像作了规定。从其初衷来看,其功能在于规范讯问过程,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供行为,保障和证实取供的合法性、真实性,保障重大案件的侦办质量,避免冤假错案。但是在实践中,其设置功能是否落到了实处,是否体现了“尤其对于非法证据排除”所应起的作用?本文试从同步讯问录音录像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功能角度,结合笔者办理刑事案件的切身体会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3.
假释是一项具有缓解监狱人口压力、促使犯人积极改造等重要作用的刑罚变更执行制度,但由于立法上、理论上和司法、行刑机关主观上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假释适用率低,限制了假释应有功能的发挥。为改变此现状,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立法上完善与假释相关的规定,机构上设置假释委员会,以更好地发挥假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治的社会学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矫治一般采用封闭式、与世隔绝的监禁刑监狱矫治模式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文明进步、人权以及人性化矫治的提出 ,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 ,传统矫治模式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社区矫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矫治模式。社区矫治制度能够克服监禁刑矫治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 ,有利于提高再社会化质量 ,对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缺乏严格的监控机制和国企经营缺乏动力激发机制是制约国有企业生死存亡的关节点,因此,对国有企业实行“专业化领导”和“财务托管”,对其经营实行“竞选雇佣制”和“高薪买断制”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