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0篇
法律   56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现代刑事政策是国家和社会整体以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为目标而提出的有组织地反犯罪斗争的战略、方针、策略、方法以及行动的艺术、谋略和智慧的系统整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元政策、"综合治理"的根本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以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基础。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则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本体。只有在刑事政策基础与刑事政策本体的互动与一体的考察中,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全貌与本相。  相似文献   
12.
许霆案的规范与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4.
在德日刑法学知识谱系中,为作为刑罚扩张事由的未遂犯寻找刑罚处罚根据的理论,向来有主观未遂论、客观未遂论以及折中主观未遂论与客观未遂论的印象理论之别.近年来,随着我国刑法知识的转型,刑罚处罚未遂犯的正当根据逐渐成为刑法理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十九世纪以前,资产阶级犯罪学对犯罪原因的解释几乎涉及神学、哲学、占相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一切人文学科领域。十九世纪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中期,随着社会学的兴盛,对犯罪原因的社会学解释,逐渐取代了生物学论和心理学论,而在犯罪原因论中独占鳌头,和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16.
<正>本期付梓之时,《中外法学》现任编辑团队履责已经整整三年,该是接受中期考试的时候了。三年来,责编同仁孜孜不倦地审改稿件,盲审专家默默无闻地协助把关,保证了刊用稿件的基本质量,捍卫了刊物的学术声誉,实现了刊物定位与风格的传承发展。尽管如此,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中外法学》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危机。因此,《中外法学》  相似文献   
17.
18.
罪刑法定视域中的刑法适用解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梁根林 《中国法学》2004,(3):120-131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旨趣及其制约下的刑法文本的特殊性,是刑法解释论生成与解释规则设计的出发点。刑法解释应当坚持以形式解释与主观解释为基础、辅之以实质解释与客观解释的目标定位。刑法的司法解释即刑法适用解释,应当是法官主导、控辩两造参与、结合具体案件的司法裁判与刑法适用、以刑事判例为载体的个案适用性解释。最高法院应当改变发布规范性、抽象性释文的习惯做法,探索通过直接制作和间接确认刑事判例的双重路径进行适用解释。刑法适用解释应当以文义解释为原则、以论理解释为补充,按照先文义解释、后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并最终诉诸于合宪解释的方法与顺序展开。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中)——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过去,反思历史,可以使我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以史为鉴,立足现实,更好地开拓未来。反思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经历种种挫折和磨难、也取得巨大成就的二十世纪中国刑法学,前瞻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认为,中国刑法学应当着重解决好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从而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刑法学的真正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中外法学》完成了改版扩容,编辑部也实现了新老交接。前任主编贺卫方教授以及上届编辑部全体同仁坚持学术自主与学术创新,严守学术标准与学术纪律,八年如一日,精心编辑、悉心呵护《中外法学》,极大地提升了《中外法学》的学术声誉与学术影响。值此新老交接之际,我谨代表新一届编辑部对贺卫方教授以及上届编辑部全体同仁所作出的宝贵学术贡献以及各界作者、读者对本刊给予的支持与关心致以由衷的敬意与谢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