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检查100例交通事故死亡者的心脏传导系统(CCS),发现大部分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病变。其中6例的SAN、AVN、AVB及LBB、PBB起始部见明显的出血、炎症、脂肪浸润、纤维化、神经病变和结动脉狭窄等病变。结合案情与现场勘查,6例交通事故与CCS病变导致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古案今评     
<正> 【原文】: 郑洛书知上海县,尝于履端谒郡,归泊海口。有沉尸压以石磨,书见之,叹曰:“此必客死,故莫余告也。”遣人侦之近村民家,有石磨失其牡,执来相吻合。一讯即服,果江西卖卜人,岁晏始归,房主利其财,而杀之。 (摘自《不用刑审判书》卷一)【译】: 上海知县郑洛书,年底去拜见郡守,返回时,在海口发现了水里有一具尸体,背  相似文献   
13.
荧光标记STR分型技术检验腐败组织基因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探讨腐败组织荧光标记STR分型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应用含12个STR基因座及一个性别基因座的2个荧光标记的复合扩增系统,对40例1~6周的腐败肌肉提取的DNA进行扩增,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E377测序仪分析基因型。所检测样本在12个STR基因座均扩增出特异性谱带,并可判定其基因型。荧光标记STR检测技术对腐败组织分型可靠,在实际检案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心传导系统(CCS)与猝死的相互关系,对120例心性猝死者CCS作常规检查,光镜下作半定量计算其脂肪含量。结果发现:9例经一般常规尸检未找到任何致死原因的青年人(30岁以下),其房室结(AVN)与房室束(HB)的脂肪组织含量为70%,比同龄人明显增多,致使结、束肌细胞被脂肪分割中断或压迫萎缩。结内外细胞连接不足或缺失是构成心电不稳的病理基础。此外本文尚对其脂肪浸润的病因发病,猝死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心肌炎侵及心传导系统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已建立的人体心脏传导系统简易取材法,对6例心肌炎的案例进行了传导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6例心肌炎患者CCS均有明显炎症,尤以SAN、AVN病变为主;推测CCS炎症可能为心肌炎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提出对怀疑心性猝死案例应作常规传导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律近代化有一个历史过程。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是思想酝酿、理论准备阶段。南京临时政府一方面创立革命新法,一方面适当沿用旧法,把清末开始的不完全法律近代化,推向一个崭新阶段,开始了民主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篇章。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法律近代化是“一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元(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近代法系)”的格局。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演变,呈“异体多元化”的趋势与板块格局。  相似文献   
17.
正常人窦房结间质与年龄变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应用网格测微器,半定量测定106例无明显心脏疾病之人体窦房结(SAN)纵切最大面积区域间质所占百分比,旨在探讨SAN间质变化与年龄递增的相互关系。结果:小于10岁,间质极少;11~20岁,间质所占百分比小于10%;21~40岁,为11%~25%;41~50岁,为26%~50%;51~60岁,为51/~75%;61~83岁,多于75%。40岁之前,SAN实质细胞与间质(以胶原纤维为主)均随年龄递增而逐渐增多;40岁后,SAN结细胞逐渐减少,间质相对变多,脂肪开始出现,呈现增龄性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猝死者窦房结神经突触素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常规检验尚未查清的心源性猝死者的死因。采用 L 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对窦房结中突触素阳性物作计算机图像分析 ,定量检测及其检验处理。对照组窦房结中突触素阳性物平均每视野 1.75± 0 .6 7;在猝死组 10例中 ,A组 5例窦房结突触素阳性物平均每视野为 0 .75± 0 .1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0 11) ;B组 5例平均每视野为 1.88± 0 .74,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4)。窦房结神经组织异常可能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 心包炎是心性猝死原因之一,通常仅考虑心包炎猝死是积液过多、过速,心脏受压或缩窄性心包炎心脏舒张障碍,致使心功不全猝死,作者在对猝死病例作心传导系统常规检查中,发现两例心包炎侵及窦房结而发生猝死,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心纤维瘤极为少见,国外报告35例[1,2],国内手术后确诊3例[3]。但发生在室间隔顶部、压迫房室束(以下简称HB)的纤维瘤国内未见报告,现将所遇见的3例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材料来自1989年1月至1995年6月日常尸检案例,常规检查714例心传导系统(以下简称CCS),发现3例心纤维瘤。采用本组建立的CCS检查法“’,每例共取30片,每片厚SPm,HE、弹力纤维和Masson三色染色,光镜观察,肿瘤体积用显微测微器测量其最大切面。结果例1女,SO岁,既往健康。独睡,睡前无不适,早晨被家人发现已死二。尸检心重42Og(体重7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