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68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确定先决问题的构成要件,不宜太严,也不宜太宽,而应当基于国际私法上先决问题的概念、目的,并结合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发展、变化的特点,合理确定。在认定争议性时,宜考虑依据法院地的法律与依据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的法律解决先决问题的结果不同;只要先决问题中包含真实的法律冲突,不再要求构成"冲突规范之间的冲突"以及"主要问题依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必须以外国法作为准据法"。确定先决问题准据法时要考虑我国法律不适用外国冲突规范的立场,又不至于造成我国法院判决申请域外承认与执行时的麻烦。  相似文献   
6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任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容的完善。政治文明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前政治文明滞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障碍。改革开放的深入充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3.
11月9日,全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暨苏区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宁都县隆重召开。研讨会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分  相似文献   
64.
民主和科学两面伟大旗帜,从五四运动以来就一直引导着中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奋斗。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渗透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之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渗透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之中,绽放出新的花朵。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5.
李富春,1900年5月22日出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旅欧总支部领导人之一。1925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任北伐军第二军党代表兼政治部  相似文献   
66.
梅宏 《党史文苑》2012,(10):4-6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创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及"上山思想"后,"经营农村"思想具体实践的重要开端;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要开端;它为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乃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都具有榜样性的作用,是我们党土地革命斗争方式形成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67.
梅宏 《党史文苑》2010,(1):26-27
邵式平1900年1月27、日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1916年入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2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25年入团,同年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回弋阳、横峰地区领导农民运动。1928年1月与方志敏、黄道领导弋(阳)横(峰)暴动,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1929年冬任中共信江特委委员、军委书记、信江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68.
2009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和中国俄语年。10月12—14日,俄总理普京访华,举行中俄总理北京定期会晤,进一步密切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俄罗斯总理普京,高度评价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的新进展和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69.
苏区干部树立的良好作风,不但对苏区建设、陕甘宁边区建设起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对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学习苏区干部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苏区干部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学习苏区干部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学习苏区干部好学上进的优良学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注重学习的优良品行。  相似文献   
70.
新《环境保护法》在定义"环境"时增加了"湿地"这一"自然因素",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意味着该法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基础法的层面向湿地保护提供法律支持。《环境保护法》的新增规定不仅适用于湿地保护,对未来的湿地保护专门立法也具有指导作用。在我国湿地保护国家立法尚未提上议程的情况下,新《环境保护法》施行时应当考虑湿地保护的立法诉求,结合湿地保护的需要完善制度的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