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102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正> 一、公务员考核科学化的现实意义。公务员考核是对国家公务员的政治觉悟、品行、学识、工作成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所进行的考察和评价,其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在考核的实际运作中,无论是考核内容还是考核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考核的结果不足以成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奖惩分明”成为一句空话,拉开差距无从体现,最终出现“吃大锅饭”的结局。显而易见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考核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有密切关系。公务员考核不同于录用前的考试,考核是在公务员经过一段时期工作实践以后进行的,因而它能全面地评价公务员的实际能力及其对某项职务的适应程度。公务员考核的对象是公务员本身,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公务员的评价,来判断  相似文献   
32.
论机会丧失的损害赔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会丧失理论,在加害人的行为剥夺了受害人获得利益或避免损害发生的机会时,这种机会丧失本身应作为损害赔偿的客体得到法律的救济。于此情形,受害人无须证明加害行为与最终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只需证明加害行为与机会丧失之间的因果关系;赔偿金的计算则需权衡受害人丧失的机会的价值。该理论对我国损害赔偿法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机会损失的特点决定了机会丧失理论不能无限制地适用,否则会造成法律不确定性的扩张,因此,有必要对该理论的适用范围作出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33.
公司以它独具的责任形式受到各国青睐。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现象不时发生,各国立法或实践纷纷引入公司人格否认理论,对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修正。修订后的我国《公司法》也引入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但仍须进一步明确其责任主体、完善举证责任的归属、并以列举的方法规定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各种情形。  相似文献   
34.
警民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沟通,以平行沟通为基础,沟通方式、渠道多样。妨碍警民沟通的因素有个人障碍和组织障碍,如自我认知的偏误、思维定式的影响、沟通双方的差异、媒体导向的负面作用、警察职能泛化、公众对警察的抵触与仇视心态等。为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在沟通中,民警要摆正心态,建立主动沟通的意识;要做到平等真诚、换位思考;主动倾听;学会与不同的人沟通;强化沟通中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35.
韩村河村的社会建设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现代化、个人保障由依靠家庭转为依靠社会组织、社会管理为现代组织科层制的权力核心多元化、通过集体文化价值观来整合社会结构.韩村河的社会建设政策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36.
强迫职工劳动罪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职工劳动的行为,严重侵害了职工的人身权利与自由,是古代野蛮的"奴役"制之复现,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本文通过对现行刑法中强迫职工劳动罪的条文内容进行剖析,指出了本罪立法上的缺陷,并根据现实社会中本罪的存在状况,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具体的立法改革建议与司法对策。  相似文献   
37.
略论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问题,是最近几年,我国刑法学界进行研究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也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与看法:一、关于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一致的看法。从现在掌握的材料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法律责任说,二是刑事义务说,三是否定...  相似文献   
38.
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规格和标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原则,在犯罪构成问题上的具体运用。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是属于构成犯罪的主观方面的两个因素。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际工作者对此认识很不一致。如关于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关于犯罪的目的在罪过形式中存在范围问题,关于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能否互相  相似文献   
39.
认识老苏,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襄渝线上。我们俩在一个民兵营供职,他任副营长管后勤,我当副教导员负责宣教工作。那时候,我们营刚赴三线,正处于白云山隧道施工紧张阶段,工作非常艰苦。白天忙完后,晚上同房间的几个人就聚在一块儿拉家常。最难忘的是那年中秋节的夜里,老苏也高兴地开了腔:“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不假。  相似文献   
40.
走近温州,探索和研究其经济发展的原由,学习了解温州人及温州人的理念、精神,将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