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163篇
中国共产党   233篇
中国政治   299篇
政治理论   74篇
综合类   12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十月,总有故事,就像一本杂志也叫《十月》,既开始收获,又孕育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2.
鞍山市千山区现有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50家。年初以来,按照中组部关于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绝大多数都要建立党组织的要求,本着"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结合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实际,  相似文献   
73.
人人都渴望来自他人和工作环境的有效激励。成功的激励可以使疲惫的生命重现光彩,一个能激励人的环境会让平凡的人做出非凡的成就,这似乎是所有成功者的感悟。那么,在企业中,什么是最有效的激励呢?是薪酬?是奖金?是健全的规章制度?显然不仅仅是这些。  相似文献   
74.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对国家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主旋律。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也是维系协调与和谐发展的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则必须实现司法公正。因此,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  相似文献   
75.
略论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问题,是最近几年,我国刑法学界进行研究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也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与看法:一、关于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一致的看法。从现在掌握的材料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法律责任说,二是刑事义务说,三是否定...  相似文献   
76.
陈永刚 《理论导刊》2022,(9):104-109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媒介智能化趋势,不断变换抹黑和歪曲“四史”的叙事手段,表现为媒介融合化覆盖与话语大众化浸染、信息扁平化传播与算法精准化推荐、内容碎片化渗透与形式多样化吸引,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其危害机理在于以谬误理论逻辑挑战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以歪曲“四史”干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以西方价值渗透侵蚀核心价值观思想共识、以数智技术推荐抢占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为此,应强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作用力、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吸引力、提升信息受众网络素养、构建网络渗透的风险防范机制,靶向批判和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媒介智能化场域的渗透。  相似文献   
77.
当下,从招聘选拔、人才评价、岗位设计、培训规划、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员工关系等各个环节,HR管理工具正在被广泛地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们需要扪心自问:现在HR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何?下一步工作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78.
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规格和标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原则,在犯罪构成问题上的具体运用。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是属于构成犯罪的主观方面的两个因素。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际工作者对此认识很不一致。如关于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关于犯罪的目的在罪过形式中存在范围问题,关于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能否互相  相似文献   
79.
修订后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增加了一个量刑档次,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旨在严厉打击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然而,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情节,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存在多种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种(均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一...  相似文献   
80.
认识老苏,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襄渝线上。我们俩在一个民兵营供职,他任副营长管后勤,我当副教导员负责宣教工作。那时候,我们营刚赴三线,正处于白云山隧道施工紧张阶段,工作非常艰苦。白天忙完后,晚上同房间的几个人就聚在一块儿拉家常。最难忘的是那年中秋节的夜里,老苏也高兴地开了腔:“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不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