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3篇
法律   5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许多旧的事物名存实亡,而新的事物有实无名.故形成"名实相怨"的局面.守旧势力用旧名指责新实,如叔向以"国将亡,必多制"批评铸刑书的子产;孔子以"贵贱无序,何以为国"非难赵鞅、荀寅铸刑鼎,并提出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内容的"正名"主张.新兴势力则批判旧名或赋旧名以新义,如《韩非子·五蠹》:"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廉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商君书·开塞》:"吾所谓利者,义之本也,而世所谓义者,暴之道也","以杀刑之反于德而义合于暴也".名辩思潮就是在新旧交争的社会大变革中逐渐形成的.这,思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律实践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深深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不论在总体精神还是宏观样式上,都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烈气息。  相似文献   
3.
儒家法律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农耕生产方式、宗法家庭组织、君主专制政体三合一基本特征的历史产物。先秦儒家法律传统以“礼治”、“德治”、“人治”等思想为其基本内容。西汉以后又不断充实完善,成为支配古代法律实践的正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以独角兽廌的起源、沿革、作用、贡献以及社会历史背景为基本脉络,以与席相关的甲骨文为线索,对中国远古时代的法律文化作出全新的大写意式的诠释和描述.廌是东夷蚩尤部落的图腾,又称"夷兽".东夷部落是文身、五兵、五刑(灋)、战鼓的创造者.廌成为战胜之神的象征.廌与礼、刑、律、法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廌的族谱就是一部中国远古法律文化史.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不仅全面地支配着中国数千年来法律实践活动的方向与进程,而且还牢牢地左右着人们的思考。在“人本”主义的浓烈文化氛围中,法律思想和法学无不与“人本”思想融而为一,很难树起独立的形象。故而在中国历史上,任何重要的法律思想家首先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或政治家,以至于后来的学者只能从先哲的片言只语中去探讨他们的法律思想。在这里,著者想用简洁的方式来描述“人本”主义的内容及其对传统法律实践活动的影响。一、“人本”主义价值观作为法律思想意义上的“人本”主义,其主要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伦理化  相似文献   
6.
法原:中国法观念的萌动、萎缩与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试图用国画大写意的手法描述中国法观念发生演化的路径、特征、社会文化背景及其现状和未来。 1.萌动在久远的岁月里:迷茫的史影 某些举世皆知的重大事件,经过人们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终于变成了文字,载入史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化学是以法律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法律文化的内容、本质、特征、结构,它发生发展的途径及其规律,它在社会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地位,它与社会生活方式、政治、政体、宗教、道德、哲学、艺术、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等因素的联系,世界法律文化的分类及其特征,诸类法律文化的纵向、横向交融及其演变等等。法律文化学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是人类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实现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特殊秩序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进行设计与控制的程度或状态。  相似文献   
9.
武树臣 《法学杂志》2012,33(1):110-116
古史传说时代的东夷民族,不仅发明了最初的法律制度,还酿造了丰富的法律观念,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华法系的原生形态。中华法系自西周至唐代基本形成。西周法律的总体精神是礼而宏观样式是判例法。战国秦朝确立了集权政体和“成文法”同时开始将礼局部成文法化。汉代开始了儒法互补、礼法结合并初建“混合法”样式。《唐律疏议》标志着成文法对礼的全面吸收以及律与例的结合。这标志着中华法系发展到巅峰。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是伦理主义精神和成文法与判例、法律规范与非法律规范相结合的“混合法”。  相似文献   
10.
武树臣 《中外法学》1992,(6):6-12,64
<正> 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属于东夷人集团的蚩尤部落,已经拥有八十一个氏族。他们凭借锐利兵器侵凌他族,横行天下,他们为了统一号令和奴役战败的异族,创制了五种残酷的刑罚,并把它们称为"法"。蚩尤部落的嫡系苗民在施行刑罚上采取了过于激烈的行动,即将五种刑罚广泛地施于内部,从而遭到普遍的抵制,并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黄帝部落战胜了蚩尤部落,建立了空前规模的部落联盟机构。《管子·五行》说:"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这"六相"分管兵、廪、士师、司徒、司马、李诸职,而蚩尤部的酋长虽被黄帝杀死,其部民却被吸收进来,蚩尤部仍主兵,他们创造的五种刑罚也被继承下来了。其实,"六相"不过是六个部落酋长,他们之间的分工被相对稳定地固定下来,这些"部落显贵"逐渐获得了"担任其他一切官职的独占权",并"世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