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殷国安 《工友》2014,(4):5-5
正据德国NA新闻通讯社2013年12月11日报道,著名市场调研机构GfK近日对德国和其他7个国家的8000名员工进行了一项名为"哪个国家的员工最勤劳"的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员工被公认为最勤劳,排名第一。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记得我小时候的课本上就说过,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的,这几乎成了耳熟能详的歌词,现在又一次得到世界公认了。  相似文献   
32.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2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030亿元,同比增长8.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3.
我们搞了十几年的反腐败,有些问题是反掉了,还有些问题收效甚微,愈演愈烈。这结果,是增强了人们对腐败的适应力,提高了人们的容忍度,因而不满的怨气也自然少一点了,比如对于利用职权,提拔、任用关系人,就是一种。  相似文献   
34.
正此前看到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这次批示中再次点名10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其中第二种表现就是"走秀式调研"。什么是"走秀式调研"?总书记说得很明白: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笔者联系实际,想起了过去知  相似文献   
35.
报纸上有一篇《亿元资金买堆废铁》的文章 ,介绍最近因渎职被查处的原重庆市副市长秦昌典、原经委主任王式惠等人出国考察 ,使亿元资金打了水漂的“故事”。原来 ,1 987年 1 0月 ,重庆市决定成立华蜀集团 ,发展光电产业。秦昌典作为该项目的主要领导 ,王式惠作为具体的项目负责人 ,先后组织五次出国考察。例如 1 990年 1 2月 4日至 2 9日 ,二人带队循旧金山、洛杉矶、迪斯尼乐园等一路“考”去 ,玩赌场、看裸体表演 ,2 6天时间中只进行了 4天考察 ;1 9 92年 9月 8日至 1 0月 1日 ,秦又率团去美国新泽西州考察 B公司的 LCP设备 ,只看了 2 0…  相似文献   
36.
最近一段时期,国内肉、蛋等食品价格上涨较快,给居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此次食品涨价是结构性的涨价。  相似文献   
37.
北京村干部在办公室打牌斗地主遭村民围堵.一位八旬老太当场气愤说教:“瞧瞧你们这些党员当的,这哪叫为人民服务?这叫享受!拿着人民的钱来糟践是不是?看看你们这村委会,办公室还养鱼,哪叫工作,这是养老来了!”(1月15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38.
我们乡里有一位农民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到国外攻读博士,前几天从美国回来,在餐桌上大谈美国如何如何,而且一口一个“我们美国”,同时对当地干部、群众和自己的父兄则说“你们中国”。 博士前三十几年都是在中国度过的,应当说,是父母、家乡和祖国养育造就了他。而他到美国不过才几年,居然在谈“我们  相似文献   
39.
河北省高碑店市委书记张庆华有个“农民书记”的雅号,原因是他来自农民,不忘农民,还交了不少“农民朋友”。这一点很值得提倡。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必须了解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同基层的群众交朋友,是我们联系群众的一个好方法。战争年代,我们和人民群众之间结成血肉关系。五六十年代,干部下乡搞“三同”,  相似文献   
40.
叶落归根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这句话说的是大自然变化的一种规律,但又何尝不是一条人生的哲理? 一个人生在世上,或为了生活,或为了事业,或为了别的什么,免不了要“离乡背井”。到末了,有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的则“独在异乡为异客”。处在异乡的游子,随着岁月流逝,两鬓作秋,难免有思乡之情。古时士大夫一旦飞黄腾达,想的是“衣锌还乡”I一旦失意被础,想的是“童话桑麻”。古今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