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既判力客观范围与诉讼标的理论的关系 既判力原则上只对判决主文中表述的判断事项产生,而所谓判决主文的判断亦即对于诉讼标的之判断。由于诉讼标的有传统理论与新理论的不同,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一般认为,采新诉讼标的理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大,采传统诉讼标的理论范围较小。 传统诉讼标的理论,以实体法规定的具体实体权利为诉讼标的概念,以实体法律规范为识别诉讼标的之标准,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只能及于该具体的实体权利。因此,只要实体法上规定  相似文献   
42.
在现代社会,裁判请求权是一国国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司法制度的设计应当保障国民的裁判请求权,使得国民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执以后能够较为容易地诉诸法院并获得公正的审判。在我国,虽然宪法并没有明确确认公民的裁判请求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司法制度就不需要以裁判请求权的实现作为司法理念,也不意味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理论不需要以裁判请求权保护作为基础法理。多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没有充分关注民事诉讼法和宪法的关系,没有将公民应有的裁判请求权这一基本权利的保护作为构建民事诉讼法理论的指导原理,我国的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43.
论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关系之协调与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伟  廖永安 《法律科学》2002,4(6):105-113
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实现 ,离不开民事诉讼程序机制的科学建构 ,尤其是程序机制彼此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运行现状的基础上 ,应当进一步完善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建构 ,正确理顺二者的关系 ,确保一审事实审的中心地位 ;适当限定上诉条件 ,进一步理顺一审与上诉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通过对证据法中的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历史的和辨证的分析,作者认为:关于诉讼证明要求,近几年兴起的“法律真实说”并不是完善的学说,而传统的“客观真实说”只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加以修正,就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关于证据调查的方式,当前的任务不是仅仅从口头上强调当事人举证,限制法官查证,而是正确地划分当事人举证与法官查证各自的范围,并完善相应的保障和约束机制;关于司法证明方式,全盘接受自由心证制度或法定证据制度中的任何一种都不是理性的选择,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两大法系证据规则的特点,在证据制度的不同方面,分别借鉴两种模式中的有益部分。  相似文献   
45.
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伟  杨剑 《法学论坛》2005,20(3):5-7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制定时间较早,未能全面反映一些先进的诉讼理念,并且存在着条文简单、粗糙,操作性不强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修订。本文提出了民事诉讼法修订的指导思想、立法框架,并对若干重大的程序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提示。  相似文献   
46.
民事诉讼标的新说——在中国的适用及相关制度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如何确定诉讼标的的范围,历史上存在着新、旧诉讼标的学说。旧说以实体法律关系作为诉讼标的,诉讼中含有多少个不同的实体法律关系,就有多少个不同的诉讼标的;新说则以当事人在诉讼上的主张作为诉讼标的,具体的实体法律关系只是作为支持诉讼上的主张的理由。我国目前仍适用民事诉讼标的旧说,将来如何,是继续沿用旧说,还是以新说取而代之,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民事行政争议关联案件诉讼程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伟  范跃如 《中国法学》2005,17(3):165-173
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案件,但我国相关立法及司法解释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本文在对此类案件进行类型化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处理模式、审理顺序、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行政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的冲突等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8.
洗钱犯罪在国外立法中得到充分预防与禁止,但我国的反洗钱立法更偏重刑事禁止,而反洗钱的行政立法一直滞后.目前我国反洗钱行政立法开始形成体系,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预防洗钱的领域过窄,反洗钱内控制度的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客户身份识别制度还存在明显的漏洞,交易报告与记录保存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法人洗钱的监控手段还过弱,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还过轻等.应针对上述问题完善我国的反洗钱行政立法.  相似文献   
49.
美国高等教育在其三多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建立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政府通过政策与制度保障措施、资格评估等手段,来调控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则通过建立自我管理的元评估机构和独立的经费,来防止政府对评估活动的过度干预。这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0.
诉权是基本人权的救济手段,诉权又是救济性的基本人权。作为公权与私权之间的桥梁,程序与实体之间的纽带,诉权的宪法化和宪法性为诉权提供了司法救济和宪法救济两个渠道,救济也相应地分为两个相互连接的层次:权利的救济导引出诉权,作为一种救济权的诉权的救济导引出宪法诉讼。从保障诉权进而保障人权的角度出发,我们应顺应世界各国整体性的走向和趋势,建立中国的违宪审查和宪法诉讼制度,走宪法司法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