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29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就刑事调解制度的现实基础而言,既有现行刑事司法模式所带来的困惑,也有刑事政策变革之要求;既有域外的刑事司法改革经验,也有各刑事诉讼主体的利益诉求。治理、善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传统“无讼”文化、被害人学说等为刑事调解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刑事调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刑事司法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主要解决被害方民事赔偿问题而缺失社会关系的修复;对刑事法原则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容易造成不平等和歧视待遇;会带来在预防犯罪的同时降低了刑罚威慑力、促使犯罪的形成的双重社会效果等方面,必须对其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犯罪人格略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主要探讨了犯罪人格的概念、特征和内容。笔者认为,犯罪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 由于受遗传及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与主流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可能促使个体实施反社会犯罪行为的认识 偏差、需求偏差及情绪偏差等心理特征的总称。犯罪人格具有多因性、反社会性、犯罪性、广泛性、可测性及 可变性等六方面特征。犯罪人格包括认识偏差、需求偏差、情感偏差、犯罪能力及自制力等五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功能性的”,罪刑均衡作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必然是功能性的。构建法治秩序,特别是刑事法治秩序,必须强调罪刑均衡的功能性蕴涵。罪刑均衡原则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罪刑均衡功能的状态和结果。不注重功能的罪刑均衡原则难以实现真正的刑事法治。研究罪刑均衡的功能性蕴涵,正是着眼于现代刑事法治的建设,其归宿点也将最终落于法治秩序的实现上。作者认为,罪刑均衡原则的功能性蕴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情感抚恤功能,指的是通过对一定的犯罪处以相应的刑罚(等害交换),从而使被害人及社会善良的人的“一种天生的追求对等性(Recigocity)的本能”得到满足;二、保护社会功能,指的是适用罪刑均衡原则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预防犯罪),从而达到防卫社会;三、人权保障功能,指的是通过罪刑均衡原则的建立,制约国家刑罚权(制约强权),防止因刑罚权的滥用而侵犯公民自由。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美国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政策开始向恢复性政策回归,学校层面开始制定并实施恢复性政策,现已经具备体系化、制度化的特征。美国学校通过制定连续、多样、灵活的恢复性措施,取得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积极效果。借鉴美国学校恢复性政策的成功经验,制定我国学校层面的恢复性政策,对预防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书封底《内容简介》:本书以案件社会学理论为参照,在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双重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理论。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由于现行刑事立法赋予法官享有一定的定罪量刑自由裁量权,刑事法治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法官自由裁量权受诸多案件社会结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青少年犯罪问题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青少年社会资本存量源于他们与家庭、学校和同伴之间的联系程度。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少年社会资本缺失已成为一个不争事实。青少年社会资本缺失主要表现为社会纽带联系弱化或异化。社会资本缺失已成为当前青少年犯罪生成的一类重要社会因素。增加青少年社会资本存量,是提高社会控制能力,实现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关于“轻罪”的研究成果斐然且意义重大,但若干观点科学性不足,值得商榷。支持“‘轻罪时代’选择以宽为主刑事政策”建议的前提条件不真实,必须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支持“应该废除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建议的理由不合逻辑,对待危险驾驶罪,宜改良而非革命;“刑罚轻缓化是世界刑法发展趋势”论断与刑法发展实践不相符,需要考虑刑罚严厉化的现实意义;“犯罪化有违刑法谦抑性”论断过于片面,刑法谦抑性的核心在于刑法的最后手段性,而非刑法的排除性。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间以来,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民众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从犯罪治理角度考察,在日益强调公众参与犯罪治理的当今社会,微博“随手拍”不仅为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提供了新的方向,而且为公众参与犯罪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行性途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起历时4年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一审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后被法院发回重审,最后获得自由。焦点人物沈柏青因被羁押几年,无法定案,被当地人称为“审不清”,到去年底,这一审不清的案件终于有了结果,沈柏青恢复了自由。★沈柏青案起风波★本案主要包括两方面事实:第一部分事实:被告人沈柏青于1994年10月18日和11月26日采取“欠妥的方法”分两次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常熟市支行贷得人民币230万元,其中130万元是短期贷款,而另100万元是一年期贷款(最后还款期限是1995年10月17日),在随后的一年中,被告人先后多次组织款项并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