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立完善的涉外可持续发展行政法制,不仅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履行国际可持续发展公约的国内法保障。本文在分析我国涉外可持续发展行政法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就涉外可持续发展行政法与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问题、涉外可持续发展行政法中的“超国民待遇”问题、涉外可持续发展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救济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2.
法国刑事诉讼模式转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刑事诉讼制度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始终是动态发展的。这不仅表现在宏观上,诉讼制度由蒙昧发展到文明,由非理性趋向理性;而且也表现在微观上,不同的国家总是在不断地调整、变革本国的诉讼制度,以探寻适合于本国实际与未来发展的诉讼模式。当前,我国也正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即寻求一种与我国  相似文献   
33.
国家不仅应当实施公正的刑罚,而且还应当公正地实施刑罚。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孙文斌故意杀人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司法机关也应当遵循法治原则,切实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既是公正审判的基本要求,也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4.
轻罪治理是一项立体化的体系工程,需要从不同层面、多维度对其相关制度和规则进行构建与完善。在政策与法律层面,轻罪治理本质上归属于刑事政策,在指引司法权运行的同时具有抽象与不稳定等特质,需将之外化为法律,获得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支撑。在效率与效益层面,效率与效益是轻罪治理的双重价值目标,需通过优化办案程序、数字赋能治理以及完善配套措施来实现两者的平衡。在显性规则与隐性规则层面,以考核指标为代表的隐性规则在影响轻罪治理的同时未能兼容轻罪治理的特征与指向,需在促进考核指标科学化、合理化的同时推动隐性规则走向显性化。在刑罚与附随后果层面,为防止附随后果“刑罚化”,需贯彻责任自负原则,完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并限定附随后果的产生条件。  相似文献   
35.
汪海燕 《法学研究》2006,28(2):113-125
形式理性关注法的周延性和法的权威性,它是法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我国刑事诉讼法缺失形式理性的基本要素,既没有体现法的周延性,也缺乏法的和谐性,更缺少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我国实现法治的过程中,要清醒认识到法的形式化缺陷,但当前没有必要刻意地强调这种缺陷。  相似文献   
36.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有争论。基本上可分为“法律真实说”和“客观真实说”。如何对其进行充分认识,我国的诉讼证明标准又该如何取向值得关注。本期刊登一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7.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入筹备期。7月23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全部到达上海。各地代表到齐后,先在法租界博文女校内开了一个简短的预备会议,随后转移至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书城和其弟李汉俊的寓所。1921年7月23日晚间,中共一大在这里开幕。  相似文献   
38.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在三类特殊案件中可以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但内容比较原则.在适用范围上,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要从案件范围和“有碍侦查”的认定两个方面严格把握;在通知家属上,既要明确不通知家属的情形,也要明确通知家属的具体内容;在指定居住上,既不能与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相混淆,也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在折抵刑期上,既要考虑折抵刑期的公平性和折抵刑期比率的合理性,也要增加双倍折抵刑期的救济手段.此外,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程序和指定居所内的侦查讯问方面完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9.
40.
张燚  汪海燕 《法制与社会》2011,(33):217-218
作为中国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地区的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村委会的民主选举、乡村治理以及对村委会权力的民主监督。其中,对村委会权力的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保障,但从村民自治运行的目前状况来看,相对于民主选举和民主治理两个环节,民主监督并未引起国家和村民的重视,以至于村民自治的推广引发了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