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8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43):88-88
有个美国作家讲过,跟大多数人作对是没有好结果的。我是一只石骨铁硬的柚木壁炉。上世纪30年代,有个大老板在成都路造了15幢洋房,在木器行定做了一批壁炉,我就与同门兄弟一起住进了这条新式里弄。一开始房东还会升起火来,满房间热乎乎的,也让我无比温暖。后来,大概已经是60年代吧,房东对我说:烧壁炉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现在我要...  相似文献   
72.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5,(12):83-83
现在书画界拜老师、收徒弟的风气越来越盛。有时候看到报上刊登报道,有图有真相,场面相当壮观:一个老师端坐在太师椅上,脚前的徒弟哗哗地跪成一片.有人叶槽:这不是旧社会开香堂吗?  相似文献   
73.
"秘境之旅"与水晶虾仁要说笔者对粤菜(亦称广帮菜)的最初印象,得从一条花絮新闻开始。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发表,太平洋上的坚冰被打破,于是,西方政治家和记者都想方设法开启"秘境之旅",希望一窥中国的面貌。有一次,美国参议员代表团一行六人访问上海,在南京东路新雅粤菜馆吃了一顿午餐。席间有一盘水晶虾仁.  相似文献   
74.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20,(17):92-92
在我的美食词典里,丁蹄就是枫泾古镇的同义词。第一次吃丁蹄还是在三十多年前。参加某杂志社笔会,大巴在枫泾服务站稍作停留,我买了一只大名鼎鼎的丁蹄。回到家里,打开荷叶包,快刀切片,对着阳光一照,肥瘦之间夹着皮冻,竟有琥珀般的美艳。老爸感叹道:想不到丁蹄还在!他上一次吃丁蹄是在"大跃进"时代。  相似文献   
75.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20,(15):92-92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参观长春伪皇宫。溥仪换个地方又当上了皇帝,但是我对他身穿日本大元帅礼服的尊容没有兴趣,对他与婉容、文绣、谭玉龄的故事也没有兴趣,唯独在餐厅里发现了极为夸张的配置:一套铜管乐器,长长短短十来件。  相似文献   
76.
砖砚或许不能与中国四大名砚相颃颉。但我以为,若以文化内涵为评估尺度,它在中国文化基因谱系中的认知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77.
他16岁起研究佛教,拜上海龙华寺方丈明旸法师、沉香阁主持观性法师为师,26岁时开始研究藏传佛教,28岁时皈依觉囊派赛格寺夏仁波切。坐在我面前的朱佩俊,外表俊朗斯文,气质儒雅,这可能得益于长期的修为。他在上海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每年总要抽出时间,与朋友进入人烟罕见的藏区进行扶贫帮困,借助寺院办学,使周边数十公里内的牧区孩子,集中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完成基础学业。同时,他很早就收藏、研究唐卡,2013年策展《无形》觉囊宫廷唐卡展。前不久在北京也举办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唐卡展。  相似文献   
78.
沈嘉禄 《检察风云》2014,(14):94-95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及运用漆的国家,8000年的风雨历程,从史前出发,一直到汉唐,延伸至明清和民国,我们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可看到那洋溢热烈的朱红,深沉内敛的漆黑,那璀璨晶莹的螺钿。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大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9.
壶并非孤零零地降临人世,它属于一个壮阔的器具方阵,盘、盆、钵、豆、杯、碗、瓶、鼎、罐、(鬻)……都是它的兄弟姐妹.只不过,壶有着活跃的性格和谦逊的可塑性,它始终根据时代的审美向度与人类的生产要求、生活质量而微调,而演进.但它是有原则的,有一个挺拔的颈,一个向外翻出的口,一个容量很大的腹,一个稍稍凹陷的底,后来还加了一个稳重的圈足,器物的重心不断下移,而审视者的视线却一直向上、向上.  相似文献   
80.
说起蜻蜒眼,我一直猜想跟中国传说的随侯珠有某种联系,可能就是随侯珠.先说说这个神奇的传说吧: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奄奄一息,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颗夜明珠就被后人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