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法律   28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切创纤维连接蛋白EIIIA片段的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取48只成年SD大鼠并切割大鼠背部皮肤致伤。于伤后即刻、0.5h、1h、2h、3h、4h、6h、8h共8个时间段分别处死大鼠,取其创伤周围皮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EIIIA+纤维连接蛋白,观察其表达水平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结果伤后即刻未出现EIIIA+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伤后0.5 h,皮肤基底细胞开始出现阳性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延长,阳性着色持续增强。 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所测得的相对光密度值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 EIIIA片段表达变化可以作为法医学早期损伤时间的推断指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开发识别不同配合程度下等速膝关节运动力矩-时间图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方法20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在30°/s和60°/s角速度下各进行两次、间隔45min的等速向心右侧膝关节全力和半力屈伸往复运动,收集力矩-时间图。20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训练集(140名)与测试集(60名),用训练集受试者的力矩-时间图训练CNN模型,再用训练好的模型预测测试集内图形的类别。共进行3次随机取样与模型开发。结果在等速膝关节全力及半力运动条件下各收集2400张力矩-时间图。3次训练的CNN模型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1.11%、90.49%和92.08%,平均准确率为91.23%。结论本研究开发的CNN模型对全力及半力等速力矩-时间图具有较好的区分效果,有助于识别受试者在等速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配合程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对过敏反应死亡案例分析,探索过敏反应死亡法医学鉴定标准,为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地区1998—2008年59例诊断为过敏反应死亡案例,对案例中死者的临床病史、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尸体检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59例过敏反应死亡案例中有58例死于药物过敏(其中77.6%为抗生素),正规医院与非法行医各占37.3%和61.0%,过敏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颜面发绀等,自接触过敏原至死亡从1 min到3 d,血清总Ig E浓度50~576.92 IU/m L,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检查结果也有明显改变。结论在排除其他死因基础上,综合分析案情、病史、临床表现、尸检结果,可以得出过敏反应死亡的鉴定结论。其中案情调查(包括过临床病史、过敏原接触史、临床表现)对诊断过敏反应死亡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其可变剪接片段EDA、EDB在损伤后的mRNA水平,为推断早期损伤时间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培养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换无血清培养液培养24h后,采用划痕法制作细胞损伤模型,损伤后0、0.5、1、2、6、24h收集细胞,抽提RNA,实时RT-PCR定量检测总FN及其EDA、EDB的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总FN及其EDA、EDB的mRNA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升高,EDA mRNA在损伤后1h达到高峰,EDB mRNA在损伤后6h达到高峰,FN mRNA在损伤后2h达到高峰;在损伤1h后总FN及其EDA、EDB的mRNA表达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纤维连接蛋白EDA、EDB可作为早期损伤时间推断的较理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5.
<正>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是我国重要的法医学教学科研基地之一,博士授予点,前身为上海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1984年为落实"全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会议精神,我校成为全国首批设立法医学系的高等院校,并于同年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本系在历任系主任张其英教授、赵子琴教授带领下,经过30年的建设,我系在法医学教学、科研及司法鉴定各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26.
27.
大鼠尺神经损伤平面和修复时间对爪内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尺神经损伤修复后靶肌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分为肘部、腕部2组实验组和1组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在肘部和腕部完全离断两前肢尺神经后即刻、1个月、3个月修复一侧神经(另一侧为对照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和比较大鼠爪内肌细胞凋亡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即刻修复组大鼠爪内肌促细胞凋亡基因Fas、Caspase-3表达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修复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增高,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随修复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伤后即刻、1月组实验侧Fas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相应对照侧低(P〈0.05);而3月组实验侧与相应对照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相同修复时间,不同损伤平面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神经损伤后修复时间有密切关系,与损伤平面关系较小。在法医学鉴定时机认定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尺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情况,用于确定鉴定时间。方法 52只大鼠分别按肘部和腕部分组制作尺神经损伤模型,并按伤后即刻、1、3、6月时间组分别进行修复,饲养3月后检测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大鼠各实验组修复侧尺神经MCV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且尺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时间越晚,MCV越慢,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修复时间、不同损伤平面(肘部和腕部)实验组修复侧之间MCV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尺神经损伤后的MCV变化,与伤后距离修复时间的长短呈负相关,与损伤平面无明显关系。以此可选择最佳鉴定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