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暂缓起诉是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时必须考虑的关涉起诉程序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台湾地区的“缓起诉”制度对于祖国大陆建立暂缓起诉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应当在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立法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的证据类型是动态的,根据证明目的的改变而改变。在审查其证据能力的时候应当以“没有异议可采,有异议有限可采”为标准。面对证据立法上的滞后,应该加快立法完善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欧洲人权法院对单次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认定采取“必要的被动性”标准,判断要素包括:是否具有犯罪嫌疑、是否具有犯罪倾向以及诱惑侦查行为是否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决定性影响。多重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标准取决于每一次引诱行为是否满足“禁止过度引诱”标准,同时,还要求作为整体的多重引诱行为符合“禁止不当扩大犯意与犯罪范围”标准,后者的判断要素为延期适用理由是否正当。在对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时,审查程序应与公正审判权的构成要素保持一致。人权法院的判例对我国完善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标准与审查判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从司法现代化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是贯彻证据裁判原则、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冤假错案的客观要求。在司法现代化视角下,应当更新刑事司法理念,以现代法治意识和诉讼观念指导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构建;完善刑事司法制度,以司法现代化的应然要求全流程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1999年11月1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南德集团涉嫌信用证诈骗一案,曾号称“中国首富”的南德集团董事长牟其中作为被告人之一出庭受审(以下简称牟案)。在庭审质证阶段:“律师团与法官发生一次交锋:一位律师指出,证据不能只给被告看,还应给被告的辩护律师看,结果此意见被法庭驳回,律师当即指出法官的行为违背了(刑事诉讼法),审判长则告诉律师:回去多学习一下。”(见来红军、罗方顾:《牟其中该当何罪》载《华西都市报》1999年11月2日头版头条)读完报道,笔者不禁要问:到底谁该“回去多学习一下”?证据怎能不…  相似文献   
16.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贯彻人权保障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促进羁押正确适用的重要途径,对于缓和、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修改后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职责,但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相应机制尚不完善。为促进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全面、有效实施,更好地解决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刊与重庆市渝中区检察院共同特邀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围绕"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理解与适用"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7.
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英美法国家刑事诉讼中 ,保释是被逮捕人或者被羁押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其中 ,英国的保释制度历史最为悠久 ,立法最为完善。本文对英国保释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基本内容进行了考察 ,提出了借鉴英国保释制度 ,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妥速审判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刑事被告妥速审判权。从法律规定及适用的情况看,"速审法"的主要进步在于:提高了民众的速审权意识,限制了未决羁押的期限,治理诉讼迟延初具成效;但同时存在以下问题:治理方向避重就轻,保护范围狭窄,忽略侵害速审权关键因素,"减刑救济"的认定和适用存在争议,"限制上诉"措施不当地剥夺了检察官的上诉权。台湾地区刑事妥速审判法的进步与不足启发我们:应将迅速审判权作为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尽可能解决我国刑事诉讼中妨碍迅速审判的各类问题,合理界定速审权的适用期间,建立合理的审查标准,建立多元的速审权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监视居住保留论:反思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中,监视居住处于最为“尴尬”的境地:在理论上,较少为学界所关注;在实践中,较少为公安司法机关所采用;在刑事诉讼法即将进行再修改之际,再一次面临着存废之争。①在有关学者拟定的“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中,明确取消了监视居住措施。[1]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刑事审判程序的设计存在不少疏漏 ,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非理性状态。本文从审判权的归属、简易程序的改造、庭审调查程序的改革、死刑核准权的再配置、审判救济程序的正当化、法官弹劾制度的建构等方面对实现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科学化、理性化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