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公益诉讼的制度构建有其内在不可避免的困难性,法律援助与公益诉讼在法益的追求上又有其相似和共通之处,本文试图从法律援助的角度,通过对我国消费者公益诉讼现状分析,找出二者的联系点,将其有效结合,从而对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5年的气候变化协议《巴黎协定》成为当代全球气候治理的转折点与里程碑,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全球气候治理模式。2017年波恩气候变化大会旨在推进实施《协定》,而2018年的气候变化治理工作则以塔拉诺阿对话为中心形成新型合作模式。塔拉诺阿对话机制将进一步促使协定中各成员方提高减排目标,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多元主体合作,完善"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实现"共同且相称的责任",推动气候变化的国际法治发展,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向纵深拓展。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检案实践中,遇到两例在应用抗生素输液救治晚期感染性休克患者过程中,突发病情加重死亡。因死于输液过程中,怀疑用药问题,引发纠纷。但经系统病理尸检证实系常规救治的病情转归结果,现予以报道。案情资料【案例1】某男,58岁。反复咳嗽、咯血、胸痛1年余,加重伴发热、呼吸困难2周入院,诊断为“肺癌晚期,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回家后,由个体医生继续予氨苄青霉素静滴治疗2周。本次予10%GS250ml+氨苄青霉素6.0g(与前同批号)静滴40分钟时,突然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死后49h尸检所见:尸斑暗红色,恶病质;脑血管淤血,脑回宽沟窄。双扁桃…  相似文献   
14.
在"诉调对接"广泛推动实施的大背景之下,人民调解的工作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和内涵,但通过对强制前置制度基础要求、必要性、可行性、预期结果等各方面综合考量,并不适宜将人民调解作为强制性的诉讼前置程序,通过对美国司法ADR制度的借鉴,进一步提出强调当事人选择权的人民调解适度前置制度的构想,即在人民法院设立诉调联动中心,在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上对纠纷进行诉前调解,并给与其制度与法制上的完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内的医疗纠纷问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医疗损害及其责任的认定机制存在概念的混乱和权限的不明确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有关医疗损害责任的相关规定,结合法医鉴定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提出将医疗损害的因果关系及其原因力的定性定量分析与伤亡原因及其参与度的分析观点相统一,同时,力图澄清医疗损害中法医鉴定的范畴和权限、原因力的定性定量和责任度等相关概念,以期为解决各种医疗损害事件提供更为客观真实和公平公正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王典 《法制与经济》2008,(6):59-61,64
在“诉调对接”广泛推动实施的大背景之下,人民调解的工作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和内涵,但通过对强制前置制度基础要求、必要性、可行性、预期结果等各方面综合考量,并不适宜将人民调解作为强制性的诉讼前置程序,通过对美国司法ADR制度的借鉴,进一步提出强调当事人选择权的人民调解适度前置制度的构想,即在人民法院设立诉调联动中心,在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上对纠纷进行诉前调解,并给与其制度与法制上的完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公正与效益的抉择:论民事诉讼中的强制律师代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典 《法治研究》2010,(1):86-93
民事诉讼改革中暴露出来的当事人诉讼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由强制律师代理制度切实加以解决。该制度由于强制性以及适用范围的局限性而饱受争议。其虽然有体现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效益、保障司法权威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优点,但亦存在限制当事人主体自由、妨碍公平竞争等缺陷。从民事诉讼中公正与效益这两大价值目标考量.强制律师代理制度应当实行且已在一些国家有了实践。结合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以及预期目标等综合分析,我国有引入该制度的条件,可将该制度设计为民事诉讼的补充制度并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同时。对律师费用、法律援助等配套制度作出调整,保证该制度的发展。整个律师制度和民事诉讼同时可以此为契机作出优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前期动物实验基础上,结合电击死人体尸检病理组织学观察,确定电击死鉴定最佳的组织取材部位。方法选取23例明确"手-足路径"电击死者,明确死于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和冠心病猝死者各10例为对照组。所有案例提取双腕上前内侧、双踝上后部等部位软组织,观察并分析其骨骼肌(Sk MCs)和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s)的核轴比变化。结果 23例电击死案例,年龄19~59岁,男性19例、女性4例;高压电击死3例,日用低压电击死20例;7例出现典型电流斑(31.18%);5例出现胸膜电击纹(22.7%)。电击死组的前腕、内踝的Sk MCs和ASMCs细胞核拉长、扭曲,呈波浪样、栅栏状排列,其核轴比与对照组相同部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ROC曲线分析,Sk MCs和ASMCs的核轴比的诊断临界值为分别4.84、3.81。结论在"手-足路径"电击死的最佳取材部位应为机体电流路径中最狭窄位置,即腕、踝部位,该部位Sk MCs和ASMCs细胞核的极向性拉长、靠近呈串珠状或直线状排列,为最具特征性和诊断价值的电损伤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