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从高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讲,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当其冲。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主导的活动只能通过主体的活动而起作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一环扣一环,前后呼应,相互衔接,不浪费一分钟时间,从复习旧课到引入新课,从提问到板书,从巩固练习到课外作业都要严密紧凑。  相似文献   
42.
现代化问题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问题的核心 ,因而人的现代化问题倍受关注。在中国 ,由于二元社会结构的特殊性质 ,还由于中国乡村发展的相对落后 ,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 ,农村和农民问题显得尤其突出。中国的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现代化。笔者认为 ,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 ,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应分成两个阶段来考察 ,即社会化阶段和现代化阶段。农民的社会化是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经阶段。新中国建立后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 ,已经完成了由“家庭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化。  相似文献   
43.
44.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既需要以经济发展作为基础,但同时也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发展。我党在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建设中国  相似文献   
45.
台前县培植“粮食银行”70多个许新建,王卫东台前县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培植“粮食银行”解决农民储粮难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到目前全县已培植国营、集体及个体私营“粮行”77个,为农民储粮3000多万公斤。近几年,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和良种的不断推广应用,农村夏...  相似文献   
46.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农村,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近几年在农村建立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只能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完善,决不能违背群众的意愿轻率变动,更不能走回头路。”这不仅指明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性质,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业生产责任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不少同志对这一历史性变革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正确的认识,认为实行以联产承包为主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情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据中国人民银行对5000户工业企业投资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在企业已有的投资项目中,只有20%的企业有新建项目,且多集中于大型企业。有30%的大型企业有新项目,而中小企业的新建项目只占总数的26%和23%,均低于平均水平。另据统计,我国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增长19.5%,而非国有单位投资仅增长1.1%,不仅低于国有单位,而且远远低于改革对年来非国有单位投资年均增长28.6%的速度。即使是国有单位投资,1998年则…  相似文献   
48.
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向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的要求,知识经济向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深化改革,探索德育的新路子,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49.
原北满临时省委书记、抗联第三路军政治委员冯仲云曾深情地说:“宋喜斌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很英勇、很顽强、应该很好的纪念他。”  相似文献   
50.
王卫东 《世纪桥》2013,(10):16-19
张玉珩,原名张玉衡,号德铨。为了掩护革命工作,躲避敌人追杀,他先后化名张汝珩(张如恒)、张振国、张敬山(张进山)、杨振江。他1923年参加工人、学生运动,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就任汝南县委书记,以后来东北,先后任辽宁台安县特支书记、吉林县委书记、省委驻吉林特派员、磐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总队长、政委、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政委)。本文就张玉珩的事迹记叙了他出身富裕家庭,不恋荣华,不惜生命,投身革命,对党和革命忠贞不渝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