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情报导向警务与社区警务的渊源。情报导向警务与社区警务的比较,情报导向警务与社区警务在很多方面可以优势互补。两者对"三基"工作改革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52.
王瑾  米睿民 《中国人大》2010,(20):30-32
"人大专题新闻聚焦"是太原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为提高监督实效进行的有益尝试。它刚性柔显,实现了监督内容公开化、监督方式多样化、监督过程延伸化、监督行为常态化,不仅拓宽了人大监督方式,同时也延伸了人大监督的触角,使人大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监督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53.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潘文石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他是中国生物学界的“泰斗”,是唯一一位能够登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中国人;他有着几十年研究熊猫、白头叶猴的生活经历;他的活动范围经常在海拔2000—3000米的荒野;他因带领一帮热血沸腾的学生研究野生动物、为保护环境摇旗呐喊而被人们称为“自然之子”。  相似文献   
54.
英国警务工作新动向——国家情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情报导向警务工作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英国警方于2005年提出建立国家情报模式。国家情报模式是情报导向警务理念的具体深化,为警务工作提供了更为具体的运作机制。国家情报模式共有十一个要素组成,其中知识、系统、信息和人员四要素为基础要素,各个要素互相关联,相互影响,形成完整而严密的情报工作流程,国家情报模式的顺利实施取决于各个要素都妥善配置。  相似文献   
55.
金星  孟龙  王瑾 《法庭内外》2008,(11):13-16
2008年7月23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李子健及其父母、妹妹杀人碎尸案。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李子建死刑,李子建的父母、妹妹因参与犯罪也被判处3年至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56.
王瑾  季正矩 《党史博采》2005,(3):105-113
自古以来,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就与一国的兴衰安危密切相关.高明的外交战略往往会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使国家利益最大化;而低劣的外交战略不仅无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反而会危及一国的安全.当然,由于国家大小不同、强弱有别,其外交战略的选择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7.
2002年3月1-4日,邓小平南方谈话与江泽民"七一"讲话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会议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安徽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58.
伴随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学术界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程度不断加深。对中国软实力进行研究的既包括普通学者,也包括美国国会、思想库和调研机构等。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目的、手段作了全面分析,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评估,还对中国、美国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等。总结和梳...  相似文献   
59.
再论我国抵押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抵押权的不可分性应在物权法条文中呈现。抵押权的成立应采用登记对抗主义。抵押权的次序变化原则应明确规定 ,建议采纳次序固定原则。应确立抵押权的除斥期间。  相似文献   
60.
[编者按]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深刻转型,若干热点理论问题,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如何看待私有制和剥削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国有企业改革和就业、收入差距过大、经济体制改革、劳动价值论等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为了科学认识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南开大学副校长、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逄锦聚教授.本刊在2003年第5期刊登了采访稿的第一部分,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反响,现将采访稿的第二部分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