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弥补电子签名笔迹特征研究的空白,全面认识电子签名笔迹的特点,进而为电子签名笔迹检验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利用在数位板上书写的电子签名笔迹为研究对象,使用movalyzer数据分析软件提供的原始数据绘制图表。本文主要研究电子签名笔迹的整体特点,并重点研究起动态特征中的压力特征和时长特征,为电子签名笔迹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和笔迹量化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检验可疑的公用性文件时,印文的形成时间与标称时间是否一致常常成为判定文件真伪的重要依据。根据转移率判定印泥印文形成时间就是基于此种需要而提出的一种半定量的方法。文章选用亚信牌、津玉牌等6种不同品牌的印泥,复印纸、信稿纸等4种纸张分别制作了印泥印文的历时性样本,经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根据转移率判定印泥印文形成时间时的溶压转移条件;薄层扫描时狭缝的大小和扫描波长;得到了盖印印文形成后半年内印泥转移率随印文形成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讨论了印泥和纸张种类对判定印文形成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统计研究签名笔迹特征的数量规律,客观认识在签名笔迹检验鉴定中各层次特征的应用.收集30份案例的鉴定书,统计签名笔迹各层次各特征的使用情况,认识特征的内在价值规律及在检验鉴定中的具体作用.经统计发现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微观层次特征使用率高、中观层次特征使用率较低,宏观特征使用率最低.持认定与持否定鉴定意见的案例有不同的侧重特征,本统计研究为签名笔迹量化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签字笔因其具有书写流利、使用方便的特点,是现今最常见的书写工具之一。文章根据签字笔的结构特点和笔痕特征的形成机理,结合收集的96份实验样本,首次对签字笔笔痕进行同一认定应具备的充分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了书写纸张施胶程度、衬垫物软硬程度、书写人运笔力度以及书写速度等书写条件因素的具体影响,同时研究了签字笔启用初期与末期书写笔痕特征可能出现的变化问题,总结出笔痕特征反映性、稳定性和特定性的具体特点,提出书写条件与书写笔的相近书写阶段均是签字笔笔痕同一认定充分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以期对文检工作者利用笔痕特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制作2枚同源原子印章,在相同的盖印条件下制作了1次至25000次的实验印文样本,采用优选法对分别间隔5000次左右观察比较盖印印文特征变化,选取了五角星图案、五角星尖端露白、文字笔画细节、印文底纹、空白区域油墨疵点5组有规律的特征,总结特征变化规律并分析成因。当微观细节特征相对稳定时,才可能区分同源印章印文,印文底纹痕迹、空白区域油墨疵点在认定同源印章印文时要慎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条件下圆珠笔笔痕特征的具体特点,认识圆珠笔笔痕检验鉴定充要条件的相关内容,是科学运用圆珠笔笔痕开展检验与鉴定工作的前提。本文根据圆珠笔笔痕特征的反映性、稳定性和特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收集3位书写人分别使用6支圆珠笔书写的128份实验样本,首次对圆珠笔笔痕检验鉴定应具备的充要条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书写人书写习惯的特殊性和书写笔结构的自身特点是圆珠笔笔痕检验鉴定的必要条件;书写条件相同或相近与笔痕特征种类多、数量大是依据笔痕特征进行圆珠笔笔痕检验鉴定的充分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双溶剂提取法判定印泥印文形成时间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双溶剂提取法判定印泥印文的形成时间,为判定文件的真伪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用6种不同品牌的印泥和4种纸张分别制作印泥印文的历时性样本,通过实验确定适用于双溶剂提取法判定印泥印文形成时间的弱提取剂和强提取剂;确定薄层扫描时狭缝的大小和扫描波长;绘制盖印时间与提取率的关系曲线。结果弱提取剂为50%的甲酸溶液,强提取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狭缝大小为12.00mm×0.60mm,扫描波长为485nm,得到了盖印印文形成后半年内印泥提取率随印文形成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结论双溶剂提取法是判定印泥印文形成时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