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01.
论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恐怖主义行为滋生于 2 0世纪初叶 ,一些组织或个人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或目的不断实施危害人类的行为 ,如劫持航空器、劫持人质等。这些行为在国际社会层出不穷 ,愈演愈烈 ,逐渐发展成具有组织性、有针对性 ,甚至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国际性恐怖主义罪行。如何有效地惩治这种新型国际性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关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各国刑事法学界重视的研究课题。结合现代国际法和国际刑法的相关理论 ,本文重点就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况、性质及惩治与防范策略加以研究 ,以期促进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2.
赵秉志  王秀梅 《法学》2005,(5):102-105
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反恐怖战争属于武装冲突,虐囚行为应适用国际法。被关押人员应被赋予战俘或平民的身份,因此,必须符合《日内瓦公约》的有关规定。实施虐囚行为的个人应承担个人责任;国家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103.
组织内部的腐败因其隐蔽性而难以被发现,故内部举报制度在揭发组织内部的腐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究其历史来源,我国的检举揭发或举报(reporting)制度时间久远。故从内部举报的概念及行为模式着手,结合我国举报制度之特殊性,阐明内部举报行为应系举报行为的一种,但行使主体限于组织内部人员且仅限于对特定国家权力机构进行举报(对外举报)。并以我国现有举报制度的立法现状为根基,加之参考国外相关立法,我国现行法律应当系统区分内部举报人与一般举报人,对内部举报人进行单独保护。具体而言,即从明确内部举报的内容、提升对内部举报人的保护力度以及构建对内部举报人的激励机制三个方面逐步建立健全我国“内部举报人”制度。2023年12月29日,《刑法修正案(十二)》通过,为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提供了法律手段,进一步对国家反腐倡廉号召作出了回应。内部举报制度亦亟待作出相应的完善,从而更好地治理腐败,净化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04.
论贿赂犯罪的破窗理论与零容忍惩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破窗理论与零容忍本无必然的关联性。然而,对于贿赂犯罪,如果惩治力度轻,不足以达到预防和遏制贿赂犯罪频发时,贿赂犯罪便出现破窗式的多米诺效应。因此,对贿赂犯罪应采取零容忍态度,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零容忍对策在我国刑法规定的5000元容忍度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5.
因非法经营罪的刑法条款规定不甚明确具体,在认定该罪时存在不同的理解和适用。本文通过分析涉烟非法经营罪认定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即"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非法经营行为的类型和"情节严重"的界定,对如何在司法实践中适用非法经营罪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分析现有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提出应完善上海实践中的涉烟案件适用法律指南。  相似文献   
106.
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中维护公共秩序与尊重人权的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秀梅 《法学评论》2006,24(2):54-61
虽然当今法律领域甚至民众在日常生活之中广泛提及“恐怖主义”这一术语,但是,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法学家对恐怖主义所具有的政治和刑事法律涵义上的理解均存在一定的分歧,从而导致各国制定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政策和法律措施各异,甚至出现将恐怖分子视为敌人而应予以彻底消灭的学术建言。本文从分析恐怖主义犯罪的认识以及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应适用的法律着手,分析在惩治恐怖主义犯罪过程中,维护公共秩序与尊重人权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0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中,起着主要的规制作用.其对引渡的规制和各国国内引渡立法及之间的引渡条约共同形成了现代成熟的引渡合作机制.应当以国际关系的机制理论来确定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机制含义、制约的要素,在此基础上,要着重研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如何与我国相关规定的衔接、融合及适用,以此完善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8.
进城农民工子女课余生活质量改善,已经成为关注农民工生存境遇的话题之一,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诸多方面来共同努力推进。在对已有文献资料和相关调研材料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性地探讨改善进城农民工子女课余生活质量的基本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国内流离失所者与难民不同的是其没有跨越国境到他国而是在其本国境内流离失所,造成国内流离失所的原因也与造成难民的原因不同,武装冲突、普遍的暴力、侵犯人权、自然灾害等是造成国内流离失所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内流离失所者数量的大规模增加,其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人道挑战.近年来,联合国发布了《流离失所者指导规则》,非盟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救助非洲流离失所者的非洲公约》,表明了国际社会将流离失所者作为单独的受保护的群体进行帮助和保护的趋势.此外,国际人道法中关于禁止在武装冲突中移送或迁移平民的规定,有助于防止流离失所,国际刑法则规定驱逐和移送平民人口构成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灭种族罪等国际罪行,国际社会也有这方面的审判实践.联合国难民署、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机构将保护国内流离失所者作为其工作内容,并且在保护国内流离失所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