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合同效力认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中,合同效力的认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很多合同纠纷的处理都要从对合同效力进行认定开始,甚至有一些合同纠纷的处理就是以对合同效力所做的妥当认定来作为终结的。从我国《合同法》第三章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来看,得到明确认可的合同的效力类型至少有这么几种:  相似文献   
12.
王轶 《中国法学》2013,(1):71-79
依据民法学问题的讨论是否与民法规则的设计或适用直接相关,民法学问题可被区分为民法问题和纯粹民法学问题。民法学界关注和讨论的不少问题,属于与民法规则的设计或适用不直接相关的纯粹民法学问题,其主要包括事实判断问题、价值判断问题和解释选择问题。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区分属于纯粹民法学问题中的解释选择问题,我国民法学界就此存在详细区分说、简略区分说与折中说的对立。在三种学说都符合逻辑自洽且富有学说解释力标准的前提下,简略区分说更能满足民法学界对民事法律事实进行类型区分的各种主要学术目的,因而是更为可取的学说。  相似文献   
13.
“实质性辨认能力”是近年我国司法精神鉴定中频繁使用的专业名词,但较少有人对这一概念进行深入学术探讨.本文通过对实质性辨认能力在刑法学上的归属、精神病理学特点等,分析论证实质性辨认能力与刑法学中辨认能力的主要区别,并分析鉴定中混淆二者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引起司法精神病学和法学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王轶 《中外法学》1999,(5):71-77
<正> 风险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常被人们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在合同法上,广义的风险是指各种非正常的损失,它既包括因可归责于合同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又包括因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狭义的风险仅指因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带来的非正常损失。合同风险制度是合同法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买卖合同中的风险分配问题,则在买卖法中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买卖法的目的就在于把基于合同关系所产生的各种损失的风险在当事人之间适当分配。”本文拟以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为背景,来讨论买卖合同中债务履行不能的风险分配,力图揭示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模式(以下简称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对此类风险分配的立法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论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个重要制度。它作为交易法上的一项裁判规范,对于当事人间无法经由私法自治原则予以协调、解决的利益冲突,通过法律的补充性规定,直接作出利益取舍,体现了现代交易法侧重保护交易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但就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其适用条件具体构成如何,在理论和司法实务上,仍然莫衷一是。本文力图以法律的比较考察为前提,在评议诸家学说的基础上,就以下三个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认识。一、交易行为是否须为有效行为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作为交易法上的一项重要规则,其适用以转让人和受让人之间存…  相似文献   
16.
王轶 《时事报告》2007,(5):22-23
任何一部法律起草的过程都是一个经由各种方式的公共讨论,从而凝聚共识的过程。而物权法正是凝聚共识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在成文法的法律传统之下,民法典常常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表达了一个民族对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基本立场,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也不例外。2017年3月15日审议通过,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编纂的开篇之作,该法就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家,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国家,如何看待自然,表明了立场和态度,展现了其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为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物权法》的任意性规范及其适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经历几次全国性的大讨论,于2007年3月16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并将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物权法专栏”,将邀请专家、学者以及资深法官围绕这部对中国社会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就司法适用中的有关问题展开多角度探讨,欢迎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王轶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依学界通说,该制度系指动产占有人以动产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移转占有于善意第三人时,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