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17篇
中国政治   9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切创创缘C-反应蛋白含量及分布的变化,探讨它们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通过检测损伤组织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及分布可推断伤后30分钟至5小时内的损伤时间,并证明C-反应蛋白可由肝细胞合成,组织损伤可诱发肝细胞合成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52.
考虑到广东的水含氟量高,本文测定了溺死兔的血清氟含量,并与缢死后入水浸泡兔的血清氟含量进行对比。水中氟含量大约比正常人和动物血清氟高15倍。溺死后兔血清氟含量明显高于溺死前。相反,在对照的死后浸泡兔的血清氟含量稍低于死前。人与兔的血清氟含量相近。这提示,血清氟含量测定对高氟区的溺死诊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3.
心源性猝死者窦房结神经突触素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常规检验尚未查清的心源性猝死者的死因。采用 L 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对窦房结中突触素阳性物作计算机图像分析 ,定量检测及其检验处理。对照组窦房结中突触素阳性物平均每视野 1.75± 0 .6 7;在猝死组 10例中 ,A组 5例窦房结突触素阳性物平均每视野为 0 .75± 0 .1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0 11) ;B组 5例平均每视野为 1.88± 0 .74,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4)。窦房结神经组织异常可能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4.
886例人心传导系统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划分心传导系统 (CCS)变异与发育异常的界限。用本组建立的CCS检查法[1] ,连续切片 ,HE或Masson三色染色 ,光镜检查 ,对非心源性死亡组 (737例 )和心源性猝死组 (14 9例 )进行形态学及死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1)人CCS具有大小、位置和形态的先天性变异 ;(2 ) 4例心源性猝死者的房室结、房室束发育异常。房室束分叉部向室间隔膜部内移位、偏向于室间隔左侧、向左下侧移位 ,以及不足 1/2房室结移位至中心纤维体内、普通心肌移位至房室束或左束支内等应属变异 ;成年人胎儿型房室结及房室结全部移位至中心纤维体内或房室束完全分成 3束以上 ,房室束分叉部移位至三尖瓣根部应视为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55.
VEGF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人体心脏标本VEGF的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 :心肌梗死组 2 4例心脏标本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均可见棕黄色VEGF强阳性染色 ,有些胞浆也呈阳性 ,尤以心肌梗死灶周围区域心肌细胞为甚 ;在可疑梗死组 2 1例中 ,19例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VEGF强阳性 ,2例为弱阳性 ,未见阴性 ;在正常心脏对照组 16例中 ,仅 1例见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散在棕黄色VEGF弱阳性 ,其余均为阴性。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 ,对照组VEGF阳性指数 ( 0 3 0± 0 10 )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 ( 12 46± 3 2 6,P<0 0 1)和可疑梗死组 ( 11 70± 3 5 6,P <0 0 1) ,后两组之间阳性指数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提示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定量检测心肌局部VEGF的表达可望作为因早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性猝死死后诊断较为客观的病理形态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梗死心肌和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肌红蛋白染色的变化。结果 梗死心肌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 ,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中 ,如心脏挫伤、心肌炎、出血性休克、电击死、机械性窒息、有机磷中毒等 ,也有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结论 应用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早期心肌梗死需慎重  相似文献   
57.
心脏传导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传导系统(CardiacConductingSystem,简称CCS)是由窦房结(Sino-atrialnede.SAN)、房室结(Atri。entricularnede,AVN)、房室束(Hisbundle,BB)、左右束支(RightandLeftbun-dlebranches,RBBand.l,BB)及其末梢等部分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脏收缩的正常节律,使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互相协调“’。80多年来,对CCS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其检查方法工作量巨大,难以普遍使用,故应用CCS病理形态学的知识来解决死因问题的报道不多。作者通过复习文献,对CCS取材方法,及其…  相似文献   
58.
房室传导系统发育异常猝死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三名男性青年人房室结和/或房室束、束支发育异常,在情绪激动和/或用力情况下突然无声息倒地死亡。经病理组织学研究,发现有胎儿型房室结、心传导系统附加束存在和房室结畸形等发育异常改变。本文对其病理组织学特征、猝死机理和诱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
白二烯B4(LTB4)是细胞受刺激或损伤时。膜磷脂释放的一件炎症介质”。孙洪涛等。首次发现它在5上医损伤时间研究中具有~定的价值。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7咧5人底检案提取的皮肤检材中测定白二烯B。1的合举.以推断损伤时间。材料与方法一、试剂、仪器以及LTB4的提取、检测法见文献’二、检材制作1.2例交通事故死亡者,尸体冷藏一天后解剖,在背部生前挫裂创部位沿创缘周边取皮肤4块,大小均为20X2.Ocm;在尸体背部未受损部位造死后挫裂创,取同样大小皮肤4块,作新鲜标本检测。2.3例胸部刺创尸体冷藏2天c解利.取利创创口周…  相似文献   
60.
心“横纹肌瘤”累及房室系统猝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横纹肌瘤”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而非真性肿瘤。作者遇一例成年人心脏多发性“横纹肌瘤”,累及心脏的房室系统摔死,现报告如下。案例18岁,男性,民工,身体平素健康。在斗殴中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口吐白沫,小便失禁,即用车送往附近医院,抵达时已死亡。尸体低温保存比后解剖。死者外表发育正常,身高167cm,心重3509,外观无异常。心内、外膜平滑,末见有隆起结节,心肌切面也未见结节形成。左室壁肌厚1.ocm,右0.3cm,室间隔厚0.gcm,各瓣膜菲薄正常。两肺共重18008,肺叶间浆膜下有散在出血点。肺切面暗红色,呈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