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完善和创新公民监督权行使的条件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监督权是一项具有“人民主权”性质的权力,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监督体系的基础。我国现行监督体系效能不佳的基本原因在于缺乏公民监督的动力源泉。强化公民监督权,必须完善和创新公民监督权行使的条件和机制。其中,提高公民监督权行使的组织化程度;适时引入公益诉讼制,充分发挥公民诉权监督的作用;强化公民监督同人大监督的结合,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等,对于公民监督权的实现具有特殊之意义。  相似文献   
22.
本文讨论的基本命题是:对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有效监督是行政法治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长时期以来我国抽象行政行为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监督缺陷,本文认为应该寻求根本的、长效的机制来解决问题,提出和论证了在进一步开展原有立法监督和行政监督制度资源的同时,引入司法审查机制,即将我国司法审查的范围扩大至非法源性抽象行政行为的领域,并在理论上分析了引入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和定型的历史必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战略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涉及我国民主政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广阔领域和环节,进一步在实践中夯实人民“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机制,构成其中十分关键和基础性的方面。  相似文献   
24.
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功能性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历史需求 ,中国政党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了诸种与之相适应的功能性价值及其型态。它包括 :稳定的价值 ;低代价的政策优化价值 ;社会整合价值 ;合法性价值等 ,每种价值都有着特定的实现形式。随着中国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中国共产党汲取政治资源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 ,这些价值将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25.
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民主方向上,科学发展同样是重要的。就此而言,寻求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的最优次序和发展重心应是当代中国政治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各种民主实现形式的意义具有独特性,所以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又由于各种民主实现形式的历史前提存在着差异以及其与社会秩序的关联程度不同,各种形式的现实发展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情形。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社会的所谓政治发展特色也就是各种民主实现形式表现出的不同的结合方式。在科学发展的意义上,选举民主的发展应特别讲究战略和策略;议会民主的发展重在充实与开发现有制度资源;参与民主的发展则重在保障利益表达的有序与畅通;而宪政民主还要注意发展次序上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26.
程竹汝 《理论视野》2012,(10):19-21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须厘清的几个规律性认识:意识形态领导权构成现代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方面、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自身的独特实现方式、主导意识形态须具有"道德制高点"的品质、政治伦理实践是意识形态领导权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等。  相似文献   
27.
加强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愈益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成为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新春伊始,中央即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研究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对策,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表明我们党对社会管理及其改革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山东省新泰市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依托"平安协会"建设,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本刊特约几位专家学者,结合新泰市的实践,对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等问题作深入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8.
司法独立:为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在理论上系统回答司法独立的理论渊源。认为司法独立是由三方面原因所引起的:一是司法对社会起作用的方式;二是司法在现代宪政秩序的结构性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三是司法的根本价值即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在根本上,司法独立还是现代国家发展起来的司法中立性和自主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9.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目标的关系,应循着现实问题——对应性改革措施——系统性顶层设计的逻辑来解释。一方面,改革措施是针对问题提出来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重点正好与中国政治领域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相对应:以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要求;以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来获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长效机制;以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来化解久拖不决的公权力失范问题。另一方面,在对应性改革措施与系统性顶层设计的关系中,三个改革重点又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次级命题,它们的协同推进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定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制度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持久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对制度体系中的其他制度具有基础作用。具体说来,一、它是新中国政权建立的政治前提和基础;二、它是我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表现;三、它是我国政治体制基本原则即民主集中制的有机构成部分;四、它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五、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