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法律   2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评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礼明 《河北法学》2004,22(8):115-11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以刑事陪审团制度的推行为司法改革的突破口。改革者试图以此促进公平审判和民主政治。该制度实施以来,喜忧参半。从其未来走向来分析,陪审团审判对公平审判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对民主政体的贡献亦很有限。  相似文献   
12.
精神障碍的“差异性鉴定”是我国当代刑事司法中发生的一种现象。在理论上分析,这种现象是由精神障碍鉴定证据的诸多内在限制所决定,而从现实来看,这种现象的大量出现则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关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这种调整使“分散型”鉴定机构体制得以形成,进而使鉴定专家的职业素质难以达到“同质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民主党派参政是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新中国建立,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民主党派成员在参政范围、参政人数以及参政职务上均有扩大趋势。最近,中共十八报告延续以往政策,重申扩大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空间。分析其原因,这既有国际形势的影响和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有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策略考量。针对中共的这种昭示,民主党派应当作出理性回应。这包括尽快建设自己的代表人士梯队;创造条件逐步培养合格的优秀成员以及强化民主党派内部的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14.
30余年以来,我国鉴定制度理论研究取得不少成果,这主要反映在数量可观的期刊论文上。这一时期理论研究具有热点主题较多、比较研究方法突出和立法建议倾向明显的特点。与此同时,这些理论研究也存在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理论化层次失衡以及深度研究缺乏等缺陷。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刑事诉讼发展史上,日本从卷证移送主义转向了起诉书一本主义.在排除预断、防止偏见和构造庭审当事人主义两大预定目标上,日本起诉书一本主义的确发挥了作用,但作用有限.其作用的有限性体现在这种转向以损害实体真实和诉讼效率为代价,而为此进行的改革仍然存在两难境遇方面.由此,日本在移植起诉书一本主义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公诉方式改革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17.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对庭审实现实体真实和程序正当均具有重要作用,而能否保障证人到庭作证与传唤证人责任的分配机制相关。1996年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庭审诉讼结构中引入了"抗辩制"因素,但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传唤证人责  相似文献   
18.
对于看守所内未决犯的死因鉴定,我国实行公安机关初次鉴定和检察机关重新鉴定的鉴定权配置方式。这种配置方式存在正当性不足的问题。在现行法律框架之下可以有两套解决方案,一种是引进死者亲属的重新鉴定申请权;另一种是引入死者亲属的“反鉴定”权。比较两者的利与弊,本文赞同后者。  相似文献   
19.
“鉴定证据”时代的来临——一个社会学进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诉讼证明经历二次重大嬗变,第一次是由神证转向人证,第二次是正在进行的由有人证中的普通人证言向以专家证言即科学证据的转变.这种转变是通过科学证据对其他证明方法替代功能以及科学证据在其固有领域的扩展功能两种方式而实现.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杨佳袭警案在司法过程中出现诸多程序公正问题,其包括法律援助律师的指定程序被公然违反;律师会见权遭受不合理的限制;庭审公开通过技术性操纵受到规避;异地管辖未引起慎重对待以及针对证人出庭和重新鉴定的证据申请在裁判理由上发生的懈怠。这种状况集中反映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司法应当迅速转变这种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