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8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2004年12月25日,上海市法学会商法研究会2004年年会暨第一届商法理论与实务研 讨会在华东政法学院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各大高校、法院系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上海证 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及律师事务所的商法研究和实务工作者共100多人与会。大会共收到 论文80多篇,内容涉及商法理论与实务的多方面问题。 这次上海商法理论与实务研讨的盛会,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一、公司法修改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商法研究会总干事、华东政法学院顾功 耘教授认为,公司法的修改不应该走得太远,在以下四个方面,不…  相似文献   
32.
公司法和证券法获得高票通过,立法者备极艰辛,功不可没.期待公司法和证券法这一姊妹双星,辉映出我国公司和资本市场的美好前景. 寺庙之香火并非一天烧旺,构建市场信用亦非朝夕之功.在这一漫长的制度和文化养成过程中,构建强有力的问责机制至为关键.然而,修订之前的<公司法>恰恰在此孱弱无力.  相似文献   
33.
一、事实概述截至1998年7月16日,排名于我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第59位的天津大港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其下属三家企业──天津炼达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港油田重油公司和天津市油田港联石油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半个月中三次依法举牌,在证券市场上引起投资者的普遍关注。长驱直入的“大港油田”已从证券二级市场购得并持有“爱使”公司总股份的近百分之十,差不多1100万股,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爱使”第一大股东。就在“大港油田”雄心勃勃、志在必得地意欲入主“爱使”公司董事会的时候,其临时股东大会的召集请求权却未能得到“爱使”现…  相似文献   
34.
两周来的中国股市,无疑经历了一场格林斯潘老先生所谓的“戏剧性的下跌”,也再次印证了华尔街的一句名言——“市场的本性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尽可能地感到尴尬”。  相似文献   
35.
所有权保留在分期付款买卖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期付款买卖,就是卖方一次性地将标的物交付给买方,买方则按照合同的规定,将应付总价款在一定期限内分次支付给卖方。分期付款买卖作为一种商品促销手段,是现代工商业发展的产物,它对于调和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和购买欲之间的矛盾,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扩大商...  相似文献   
36.
主持人语: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其网站增加"上市公司诚信记录"栏目,2001年4月以来,先后有61家沪市上市公司受到上证所77次公开谴责,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有477人(次)因未能勤勉尽责遭公开谴责.  相似文献   
37.
19世纪80年代迄今 ,工厂制度兴起 ,机器大量生产并投入使用 ,劳工群聚集中 ,意外事故剧增 ,损害日益严重 ,为加强对劳工利益的保护 ,社会责任思想日渐发达 ,并在其指导下创设了各种模式的劳工补偿制度。大体言之 ,可分为侵权行为法上的损害赔偿制度和社会保险损害补偿制度 ,下文将分别予以探讨。一、侵权行为法上的劳动者损害赔偿请求权(一)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权利时 ,劳动者的损害求偿权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是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为劳动者群体提供的条件。它不仅事关职工安全健康 ,而且还影响着生产的顺利进行 ,故各国无不对用人单位的…  相似文献   
38.
39.
公司法强制性与任意性边界之厘定:一个法理分析框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公司法规则的强制性或任意性寻求一个抽象的法理判断标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司法理学说和公司立法共同面临的基础性命题。我国新《公司法》诸多法条用语的"暧昧"和"含糊",反映了立法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对相关公司法规则的属性的设计亦迟疑不决,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尽管公司法对市场的适应性品格经常使其任意性与强制性规则的界限游移不定,但仍然存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基础性判断标准。立法时应本着公司法的标准合同机制和合同漏洞补充机制之理念,对公司法规则予以类分,并区分初始章程和后续的章程修改,努力探求公司法任意性与强制性规则的法理判断标准,在两类规则的动态均衡中保持公司法的实质正当性。  相似文献   
40.
公司担保法律规则的价值冲突与司法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培新 《中外法学》2012,(6):1232-1246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部门,对于2005年《公司法》中的公司担保规则的理解,均远未达成一致。各方争议的焦点集中于该法第16条第1款的属性、公司的内部行为(公司章程和内部机构决议)是否具有外部效力、能否构成诉讼中的请求权基础等。对于近年来公司担保案件的实证分析表明,法院倾向于判定违背公司章程的担保有效,即便少数案件判处担保无效,担保人也要承担债务清偿责任。这种偏重交易效率、追求司法便利的价值观,强化了市场主体的滥权和机会主义心理,忽视了股东、雇员、其他债权人等多元法益的保护。分析表明,第16条第1款应当为赋权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条款,一旦公司担保程序由公司内部要求提升为法律规定,即具有推定公知的属性,担保权人须承担合理的审查义务,否则应承担不利之后果。公司担保属于处分公司资产的行为,法院须本着审慎保守之立场,方能倒逼担保权人细为审查公司章程和相关决议。一方面可以减少争端、降低讼累,另一方面则可渐次形成诚实守信与醇厚善良的商业文化,久而久之将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增进社会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