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29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编辑提示:针对改革和完善民事、行政案件的执行体制,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因其刚要特质,这些措施主要着眼于从宏观方面解决执行难问题。诸如规范人民法院统一的执行工作体制,建立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分权制约的执行体制等等。这些体制建设无疑是必要的,是解决执行难的釜底抽  相似文献   
92.
肖建国 《人民检察》2012,(21):44-45
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的重大突破,是在落实中央司法改革文件要求,吸收“两高”会签文件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从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程序、监督保障等方面,全面强化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构建了一个从审判到执行、从诉讼到非讼、从结果到过程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民事检察监督体系,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3.
论我国强制执行法的基本构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江伟  肖建国 《法学家》2001,(4):83-90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强制执行法草案正在草拟之中.起草者首先面临着如何确定强制执行法的基本构造问题.有迹象表明:我国强制执行法有可能采用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立法构造.即把强制执行法分为总则、金钱债权的执行(包括动产执行、不动产执行、债权和其它财产权的执行)、非金钱债权的执行(包括物之交付请求权的执行、作为不作为的执行)、保全执行等部分.……  相似文献   
94.
我国民事诉讼的当代实践表明,以法院委托调解为典型形态的司法ADR无论在立法、理论和司法层面都获得了全面的承认。作为"三明治式的司法",委托调解制度拓展了民事司法的外延,使得法院司法职能的行使方式和技术变得灵活而丰富多彩。同时,诉前委托调解、审前委托调解和审中委托调解三种实践模式之间程序机理上的差异,以及委托调解的强制性启动机制面临的程序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质疑等,都对委托调解制度的未来走向提出了挑战,故迫切需要对上述问题作出理论上的回答和论证。  相似文献   
95.
具有中国特色的专门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现阶段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困难,如何主动把握社会需求,依法明确学校属性,及时调整办学定位,努力探索发展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当前要充分利用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契机,大力推进专门学校的改革和建设,尤其是要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背景下,准确界定专门学校办学定位这一核心问题,将专门教育视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少年司法体系中具有"提前干预、以教代刑"特点的重要保护处分措施,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确立重点建设思路,即根据专门学校定位合理规划专门学校设置,完善分级分类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专门学校教育矫治工作的配套衔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和评价标准,切实提高专门学校的教育矫治水平等,开创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6.
民事与商事:是否可分与是否能分李志刚:2019年10月1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召开的民法典合同编分则草案立法研讨会上,诸多发言者认为,有必要区分民事合同与商事合同,尽可能在合同法分则中体现出商事关系的特点,解决二者的混同甚至错位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也是决定此次民法典修订评价指数的一个核心要素。最核心的问题,是能否在具体条款上,实现民事规则与商事规则的区分。  相似文献   
97.
新《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环境公益诉讼,在制度构成和理论解说上仍然存在着诸多分歧。文章界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基本概念,厘清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功能,并且从诉讼实施权配置理论出发重新审视非实体权利义务归属主体享有环境公益性诉讼实施权的正当性基础,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环境公益诉讼有别于普通诉讼程序的若干特别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98.
正众所周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被告人被判处刑罚后往往要送往服刑场所进行服刑或被执行死刑,面对数额较大的附带民事判决,被告人及其家属没有能力或不愿支付赔偿金,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的执行难问题长期存在,导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实现。与判决方式结案相比,用调解方式解决民事赔偿,可以让被告人深刻认识到其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给被害人及被害人家属带来的伤害,使其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刑罚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以使被告人认罪服法,接受改造,这是其一;其二,调解有助于被害人及家属遭受的物质损  相似文献   
99.
民事诉讼级别管辖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国的民事司法体系中,级别管辖制度往往是在明确了“诉讼途径管辖权”、“职能管辖权”之后,对于一审管辖事务在不同级别法院之间的分派作业。不同级别法院之间的管辖分工,取决于管辖制度关涉主体的利益关系的协调和诸多立法政策的考量。我国民事诉  相似文献   
100.
一、引言自从律师这一职业作为一种制度事实纳入法律规制以来,律师制度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国司法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律师制度的发展总能够从一国司法制度的变革中得到解释和说明,并且同样促成着一国司法制度的进步和完善。因此,律师制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