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胡充寒 《河北法学》2003,21(3):53-5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依靠《技术出口暂行办法》来维持技术出口秩序。2002年元旦实施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确立了技术出口中审批制和登记制这种宽严结合的管理模 式,这表明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建立起来了。随着技术出口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更关注促进和 规范技术出口的有关配套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立法阶段、90年代的国际接轨阶段、进入到21世纪初的自主创制阶段.中国现代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三个阶段与美国对华知识产权政策的阶段变化相吻合.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巨人,其对华知识产权政策对中国现代知识产权法制进程影响深远.在中美知识产权冲突与博弈过程中,中国现代知识产权法制经历了从“逼我所用”到“为我所用”的法律变迁.  相似文献   
13.
自 1979年以来 ,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二十多部法律法规来直接或间接地管理和控制技术引进工作。 2 0 0 2年元旦实施的《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确立了技术引进中审批制与登记制这种宽严结合的管理模式。今后 ,我们还要立足国情 ,参照国际惯例 ,就技术引进的管制内容、环节、方法等作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考察。文章结合司法实践,从正当性程序的角度对该制度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在全面回顾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立法后对引入该制度的学理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诉前禁令具有程序法的性质。尽管目前我国立法存在许多缺陷,但实践中经过各地法院的不断探索,对一些好的措施,如听证程序、审查内容等已形成融合之势。基于对正当性程序具有的普遍认同的核心要素,本文对今后我国诉前禁令制度的发展作了建设性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眼于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大量的技术性难题难以认定的现实,通过分析解决技术性难题的现行路径之存在的不足以及受到的制约,认为知识产权审判专家陪审制度更有利于解决知识产权审判中的技术性难题,并针对现实中对该制度的质疑进行了反驳,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同时,借鉴域外知识产权专家陪审制度的设计,为规范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专家陪审制度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外资优惠政策的重新思考湘潭大学副教授胡充寒对外资实行优惠政策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一项主要原则。诚然,这种优惠政策在吸引外资的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对外开放面临的国际经济新格局,现行的这种优惠政策存在着...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化问题,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共享性、实用性与低价性,当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在乡土社会的国际化进程中遭遇知识垄断、规律理性与权利至上的文化挑战时,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必须通过充分解放思想与大胆创新的方式和谐崛起,突围垄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