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作为一种立场和方法的法律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识、理解和运用"法律文化"可以有两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角度,一是把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立场和方法,二是把法律文化作为一种论域和对象.作为一种学术立场的法律文化,它要求我们将法律看作是人类自身的一种生活经验,意味着对所有法律的一种同情的理解,它代表着一种看待法律的合理的相对主义态度,它象征着一种对待法律的整体性考察和开放的心态.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立场和方法,旨在把法律看作文化的一个部分并通过文化来进行解释,其特征表现为经验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其缺陷则在于作为立场和方法的法律文化往往强调文化类型的划分,力图通过不同类型的比较以强调"差异最大化"或者寻求同一性,且更易于带上研究者价值判断甚至事实描述上的前见.要克服这些缺陷,关键在于如何确立"可比较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32.
守法论纲——法理学与伦理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的研究以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为立足点,并基于如下的哲学命题而展开:只有在创造中,“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因之,本纲要的核心主题是:“守法”即创造! 一、“守法”的现实 理论的存在与发展既要依循自身的客观规律,更应关注时代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社  相似文献   
33.
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当谈及我国的发展道路,我们总会主张和追求自己的"中国特色";而在回应我们为何不能走西方式的发展道路(特别是政治发展道路)时,我们也总会强调和坚持我们的"中国特色".然而,我们的"中国特色"究竟从何而来?其"源头活水"对当今中国的政治制度又有着怎样的影响?这无疑是我们理解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4.
<正> 谈及中国古代法的结构形式,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诸法合体”一词,法学界大多都视之为“中华法系”的一大特点。这一观点最初由谁提出,笔者未及洋考。但自一九八○年张晋藩先生在《法学研究》第四期将其列为“中华法系”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并加以阐述以后,随着人大本《中国法制史》的出版和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中国法制史》(以上二书  相似文献   
35.
<正> 近十余年来,由一位“外行”知名学者无意间道出的“法学幼稚”论在我国法学界内、外均十分流行;而近年来法学界关于法学研究与法学家文化品位的讨论也无非是从更高的层面上对同一问题所做的反思;这一切都足以表明,我们的法学和法学家的确尚待发展和完善,而面对我国法制的缺陷,法学界也实在应承担某些重要责任。另一方面,虽然健全的现代法制是改革开放、商品经济、民主政治的无可替代的载体,没有法制的现代化便不可能有社会和民族的现代化,但法制要走向完备,却须以法学的成熟为前提,因之,如何使法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