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9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论村民选举权之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选举权之特质应由其概念、特征及其与公民选举权的区别组成。村民选举权是指村民依法享有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会议代表和村民小组长等成员的权利,是村庄经济关系在村民的社会性政治权利中的集中反映。村民选举权兼有社会性政治权利、自治性权利、经济性权利的特征。村民选举权与公民选举权在权利属性和适用法律、享有权利的主体身份及两者所依托之组织的性质、与经济利益联系的紧密度、权利行使方式与所受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影响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权利保护体系的周密设计、责任主体二元身份的应“域”转换以及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质”的差异共同造成了行政法律责任追究领域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竞合这一独特、鲜见的现象。而数理映射原理的巧妙引入则有助于我们解决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竞合的问题,并进而归纳其一般处理规则。  相似文献   
13.
宪法诉讼乃一国宪法审判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矫正国家权力运行失范之重要形式.该制度自产生以来即遭遇了反民主原罪、司法篡权、司法专制等正当性质疑,而代议补强、二元民主、权力分立动态平衡等理论则能从根源上解释其存在的依据缘由.  相似文献   
14.
创新与突破:社会转型期中国行政法治原则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治原则乃是行政法之基本原则,其贯穿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及司法审判始终,并揭示行政法的根本价值属性和基本价值目标,是现代宪政法治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该原则不仅充分发挥了理论指导实践之功效,且其自身内涵与价值也有了与时俱进的深刻发展。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目的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论是人性论。它是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前提性理论,对它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且更具实践意义。由于行政诉讼具有多维性,它既是权利与权力的共同规则,又是从“实然”中寻找“应然”的科学,既是权利对权力说“不”的游戏,又是为权利而奋斗的机制。因此,行政诉讼之目的也就具有多元性——可分解为程序正义、利益平衡、促进合作以及道德成本最低化等若干层面。  相似文献   
16.
社会弱势群体的广泛存在及其不可漠视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严峻现实,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法律的角度对弱势群体进行界定,分析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理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理念,对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但由于政治体制的局限,传统观念的桎梏,个人利益的缺失,当今我国社会的政治参与发展仍遭遇种种困境。只有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破除传统观念的壁垒,构建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完善政治参与实现的利益机制,才能确保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文明和政治现代化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从行政诉讼到宪法诉讼——中国法治建设的瓶颈之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肖华 《中国法学》2007,(1):100-110
法治乃现代社会之理想治理模式,诉讼乃法治实现的必然选择。在现行诉讼体制中,行政诉讼作为一种“权利对权力说‘不’的游戏”,标志着中国法治理念的本土生成;但由于其“先天缺陷”与“后天失调”所共同导致的运行不济,使得该机制在中国法治实践中未能彰显其应有价值。宪法诉讼作为域外法治实践的成功典范,因诸多因素在中国内地难以实证化,但其所蕴涵的民主、法治、人权与程序正义理念可为中国行政诉讼体制改革提供精神支撑。从行政诉讼到宪法诉讼,实现行政诉讼与宪法诉讼的内在契合与外在趋同,即为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瓶颈之治。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于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这条规定表明:除法律规定的某些行政机关有自己的强制执行权外,其余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均由行政主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机关要想获得行政强制执行权,必须要有法律而不是行政法规、规章的授权。由此可见,我国立法者对法院强制执行权的授予是概括式的、综合式的,而对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的规定,则是列举式的、单一式的。这反映出立…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国家基于对行政诉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行政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行政诉讼目的论是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前提性理论,不仅为整个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指明方向,而且为具体制度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界对其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行政诉讼目的具有多维性:程序正义、利益平衡、促进合作、道德成本最低化等。上述目的最终归结于行政诉讼的终极目的--基本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