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数据技术表征的过程彰显了广义语境性与再语境性、解构性与建构性、相关性与因果性、预测性与实时性的辩证统一。即结构与意义的辩证统一,新范式与旧范式的辩证统一,数据"发声"与人的主观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辩证统一。为促进大数据发展,必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充分挖掘社会对大数据技术的个化性需求,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的主观创造性,培养大数据文化。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技术表征的维度包括历史、认知、科学和社会等,具有客观性、历时性、相关性、社会性和预测性等特征。大数据技术表征的维度存在人们对大数据技术历史表征研究不深入,对大数据引起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变革研究不足,对大数据技术在社会领域的不合理应用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大数据技术在不同维度的发展,我们必须提高不同群体对大数据技术的认知度,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技术对其它学科变革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准确性、公共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将和工业时代一样,利用新工具解放人类劳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由于技术的或人性的缺陷,人们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种种不当方式,必须通过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社会需要、转换人类思维模式等多种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构建了由思维、战略、组织、制度、管理和科技等组成的环境保护创新系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环境保护创新系统体现了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从总体趋势看,越来越走向视野的国际化、过程的自觉化、功能的融合化、目标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解决大数据知识的实现问题,应从历史、科学、认知、伦理、语义学和社会等六个维度来思考。从历史维度看,知识实现的历史进程,数据的多样性和巨增性,数据科学的发展为大数据知识实现提供了可能;从科学维度看,数据科学的理论创新和大数据技术成熟水平是支撑大数据知识实现的科学技术基础;从认知维度看,大数据知识实现包括认识论和实践论两个层面的认知,认知过程不仅求真而且求效,认知结果具有客观性与语境依赖性;从伦理学维度看,大数据知识实现需解决复杂的伦理问题;从语义学维度看,大数据知识的语义表征是大数据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换的桥梁;从社会维度看,大数据知识实现来源于社会支撑,又服务于社会需要。大数据知识实现的不同维度之间具有协同性、历时性、共时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这五次科技革命具有一些规律性机理:发生领域从单个学科走向学科群,科学技术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动力来源于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其影响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不断发生转移;其趋势越来越走向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一体化.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是重要动力,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产业的一体化将成为重要趋势.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加强民生科技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需求的耦合,提高民生科技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范围的社会转型,也必将通过知识、物质、制度和观念等中介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为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自明清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系统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论认为,一个系统只有同外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生存与发展,并且系统优化的过程是系统要素与环境整合的过程。明末清初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已落后于西方国家。16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主要通过传教士、翻译家、留学生等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外在环境的科技因素为主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同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同时,侧重于系统内部科技能力、体制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