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法律   3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通过对一个法官国外培训项目的实证考察,分析了我国法官培训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认为,尽管出国培训对个人和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作用有限,成本过高、效益过低。本文主张,应该严格限制各种法官培训,尤其是法官国外培训,这样既可以节省资金用于法官的工资、奖金或津贴,提高法官的生活水准,又可以节省法院的人力资源,减少办案压力,提高办案质量;对于确有实际需要的法官培训,应以国家和地方法官学院等培训机构为基础,以法官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32.
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非诉讼纠纷解决”(ADR)是一个源于美国的话语 ,而以非诉讼方式解决各种民事纠纷却是一个古老而普遍的实在。作者以美国的ADR为论题 ,但又将其置于东西方文化和世界范围的大背景下展开讨论 ,比较分析了当今世界上一些国家非诉讼解决纠纷存在的基础与面对的问题 ,尝试将世界上诸多非诉讼纠纷解决的方法与思路纳入一个较为现代的、发展变化中的、逐步规范的、或许还是进步的美国模式来评价思考。除了作者试图达到的目的之外 ,这篇文章给我们更深层意义上的启示是 :对许多文化的思考 ,不同的文化虽然有不同的起点 ,但它们的终点或许是一样的 ,而它们在达到其共同或不共同的终点之前 ,差不多必然要有交叉甚至并轨。只不过发生的时间、阶段或程度可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3.
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愉 《中国司法》2005,(10):71-74
一、制定调解法的背景及其必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法治”发展战略逐步由法律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回归,面对社会转型期内多发而复杂的纠纷与社会矛盾,国家不断强调综合治理的政策,并提出了建构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新的理念,由此促成了一系列观念、政策和制度的转变。纠纷解决是从实践的角度反观和检验社会治理效果的窗口,从这一视角上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反复,近年来,多元化纠纷解决的理念已经开始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在当代世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潮流和我国社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包括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在内…  相似文献   
34.
范愉 《法律适用》2011,(3):14-19
一、问题与悖论 现代法治社会以司法制度为基本依托.世界各国无不注重合理配置和优化司法资源,平衡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为社会提供公正、高效和便捷的司法服务.然而,司法资源的短缺却是各国普遍存在的基本事实.这种短缺是绝对的,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通过无限增加司法资源的供给,满足社会利用诉讼解决纠纷的全部需求,司法资源的...  相似文献   
35.
委托调解比较研究——兼论先行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愉 《清华法学》2013,7(3):57-7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世界性的ADR潮流推动各国的委托调解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近年的社会治理和司法实践中,委托调解亦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当代世界各国委托调解、特别是司法委托调解的性质、功能、类型、背景、社会因素进行比较和类型化研究,可以看到,由于社会、体制及理念因素的差异,委托调解目前存在的多元化模式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同时其发展趋势又存在一定共性。我国委托调解在实践中十分活跃,但缺少法律规范,并存在一些理论争议和操作上的问题;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体制及理念等因素,其制度设计具有不确定性。《民事诉讼法》新增设的先行调解制度将进一步推动委托调解的发展。总体而言,委托调解的基本趋势将是在保持多元化形态的前提下尊重实践创新,并进一步实现制度化。  相似文献   
36.
范愉 《法学家》2013,(1):1-14,176
中国法律史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古代中国尽管确实存在着相对"无讼"的现象和"息讼"的努力,但实际上有不少区域呈现出"诉讼社会"的景象,诉讼滥用、欺诈诉讼、恶意诉讼等甚至成为一些地方严重的社会问题。除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原因外,中央集权下发达的司法体制与民间社会自治的相对弱势,是形成诉讼社会的关键要因。当诉讼超出社会和司法的承受力之时,官府对诉讼的限制乃至打压,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潜规则。滥讼与讼难交织的恶性循环,既破坏了司法的公信力,也必然导致社会治理的混乱和道德失范。历史经验表明,"诉讼社会"和"无讼社会"这两种理想类型,都不能独立成为社会治理的合理模式,现实的选择只能是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来应对各种社会需求和危机,从而形成国家法律机制与社会自治的协调,逐步接近善治。  相似文献   
37.
集团诉讼问题研究——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团诉讼是当代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的法律和政治问题。然而,各国对于集团诉讼的态度、政策、制度设计和实践却是千差万别,显示出多元化的趋势。本文以功能主义分析方法探讨了通过不同的法律制度解决这一相同的时代课题的可能;分析了当代世界各国解决群体性纠纷和集团诉讼问题上的差别及其原因,从政治和司法体制、诉讼文化、法律技术与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法律职业等角度比较了集团诉讼运作的社会条件和移植的可能性;并指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集团诉讼问题的重要性及各国应有的政策立场。本文将解决中国群体性纠纷的问题意识贯穿始终,主张充分考虑社会现实,避免简单移植某一种集团诉讼制度并依赖其解决各种群体性纠纷,而应以一种多元化的思路应对纠纷解决的社会需求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38.
范愉 《中国司法》2021,(1):79-82
一、《人民调解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人民调解法》制定颁布十年之际,回顾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助于了解这部法律的成因和立法目的,客观评价其历史意义、作用及局限性,有利于推动人民调解事业在新时代继续创新发展. 进入新世纪,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法治秩序初建之际,经过一个时期摸着石头过河的反复探索,中国社会治理的思路开始形成,人...  相似文献   
39.
新法律现实主义的勃兴与当代中国法学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愉 《中国法学》2006,1(4):38-51
本文从对美国“新法律现实主义”的评介入手,简要分析了当代法与社会研究中的现实主义立场和方法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与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代法治理念及法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提倡一种以经验(实证)研究为基本方法、从事实和具体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法学研究方法和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