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宪法监督,顾名思义,就是对实施宪法的行为进行合宪性监督。这种监督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行使宪法权力的主体身份进行合宪性认定,确立符合宪法规定行使宪法权力的主体资格。(二)对行使宪法权力的主体的行宪行为进行合宪性检查、评估。(三)对不依照宪法规定行使宪法权力的主体提出警告,并采取相应措施:(1)纠正错误行使宪法权力的行为,并消除此种错误行使宪法权力所造成的不良法律后果;(2)对错误行使宪法权力的主体实行相应的惩戒,以强迫其正确地行使宪法权力。  相似文献   
112.
诉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第一制度性权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诉权作为一种程序性权利 ,它是为保障公民实体权利而必须存在的“权利救济权”。因此 ,诉权的实现受到限制就会影响到公民实体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3.
论国际人权公约与国内宪法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着重强调了宪法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作用。依作者之见,国际人权公约中的人权应当基于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法的特性受到国内宪法的保障,而不是在国内法上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普遍的人权应当得到每一个国家的尊重,但是,由于不同的适用条件,每个国家保障人权获得具体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其程度不得导致侵犯国内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14.
编者按: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重要的修改。这是我国宪政建议中的一件大事。为此,本刊编辑部于4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关于宪法修改问题的座谈会。来自首都科研机关、高等院校、全国人大和中央军委法制局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5.
杨伯勋,一位从外地引进到宁波的副高级卫技专业人才。在宁波市卫生局出台浙江省首个《奖励举报回扣有功人员办法》后,杨伯勋经历了从收回扣,到拒收回扣,再到举报回扣三个或悲或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6.
由国际宪法协会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ConstitutionalLaw)举办的第五届世界宪法大会于 1999年 7月 12日至 16日在荷兰鹿特丹市爱拉摩斯大学举行。来自世界近 40个国家或地区的近 3 0 0名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现将此次大会所讨论的主要问题的有关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 宪法审判的合法性与民主宪法审判的意义 ,尤其是宪法审判机构在审查议会立法是否合宪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在实施宪法的实践中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但是 ,由特殊法律程序产生的宪法审判机构和宪法法官是否有权来否…  相似文献   
117.
新的世纪来临,人类文明将有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法学包括宪法学亦将有重大的发展,必将更加繁荣。我认为中国宪法学的研究主要可侧重在以下四个方面: 1.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宪法理论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理论是我们研究宪法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它,宪法学研究才有正确的方向。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理论虽然有一定的研究,但还不够系统、全面和深人,需要结合我国新的情况和实践继续深入加以研究。邓...  相似文献   
118.
正我们更要关注立法中的部门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利益冲动,要高度关注立法本身的科学性、逻辑性,要树立"法法衔接"的立法理念,保证每一项立法都有专门的调整对象、确定的调整范围以及专门的立法价值指向。"法法衔接"这个术语是这两年刚刚流行的,背景是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后,就《监察法》所规定的监察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等一系列规定是否与宪法、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等已经生效的法律"相一  相似文献   
119.
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涉及到十三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是对现行《宪法》第1条第2款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补充、深化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宪法所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要在理论上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是通过进一步理顺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凸显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强调宪法和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项具体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0.
根据美国国务院近期发布的《2013年度反恐国别报告》,2013年全球恐怖威胁发展迅猛,恐怖袭击事件较2012年增加了近一半,全世界大约发生了9707起恐怖袭击,造成17800人死亡。相对于以往,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更加激烈、频繁,给世界各国和国际和平秩序造成了巨大破坏。具体来说,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