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法律   5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案例资料 1.1 简要案情 某男,21岁.2010年12月6日骑车行驶时被大货车撞倒致伤.以"外伤后胸闷、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5.5℃,脉搏114次/min,呼吸46次/min,血压9.5/5.3kPa(71/40mmHg).右眼外眦及右侧头顶部有3处皮肤裂伤.双肺布满湿性罗音,右侧胸腔引流出气泡及血性液300mL.入院治疗3个月发现左下肢活动受限,2011年3月14日CT示右肺下叶背段肺内血肿形成,胸主动脉弓降部可见漂浮伪膜,诊断为夹层动脉瘤Ⅲ型.  相似文献   
32.
<正> 1 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张某,男,20岁。6月23日,在从货架上取物时被一重约10kg的纸箱伤及右肘部,感疼痛难忍。伤后即到医院就诊,查体见右肘部红肿,触痛明显。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因持续红肿、疼痛,且口服消炎药效果不佳,于9月8日以“右上  相似文献   
33.
混合药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某男,60岁。某日酒后(经测定血中乙醇量120mg/ml)服鼠药及安眠药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因家属认为其死因有疑,遂解剖,取胃及内容物、肝组织送检。  相似文献   
34.
案 例【案例1】 杨××,男,2 0岁。于×年×月×日在工作中被一装满纸的纸箱砸伤右臂肘关节处,致红肿、发紫、功能障碍。拍X线片示:骨质未见创伤性异常。后持续红、肿、痛,经多家医院治疗无好转。4个月后经诊断为纤维肉瘤。后赴北京进一步确诊后行截肢治疗。受伤当时X线片(片号15 74)示:骨质未见创伤性异常。但请专家会诊均认为右肱骨下端有骨膜反应及密度增高影。4个月后MRI示:右肱骨下端可见一梭形肿块。X片示:右肱骨下端骨质破坏。病理报告:高分化纤维肉瘤。法医临床学检查:被鉴定人神清、语明,步入检室,查体合作。右上臂肩关节处远…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ygb及HIF-1α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建立大鼠皮肤全层切创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后0、1、3、6、12、24、48、72、96h脱颈处死大鼠,提取创周皮肤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ygb及HIF-1αmRNA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ygb与HIF-1αmRNA创伤后表达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于伤后12h首次达峰,分别为对照组的1.6倍和5.4倍(P<0.05);随后下降,并分别于伤后48h、72h再次升高,至96h达对照组的2.8倍和5.6倍(P<0.05)。结论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ygb与HIF-1 mRNA的表达呈现时序性变化且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皮肤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6.
陈宝生  莫耀南 《证据科学》2004,11(2):133-134
【案例1】杨&#215;&#215;,男,20岁。于&#215;年&#215;月&#215;日在工作中被一装满纸的纸箱砸伤右臂肘关节处,致红肿、发紫、功能障碍。拍X线片示:骨质未见创伤性异常。后持续红、肿、痛,经多家医院治疗无好转。4个月后经诊断为纤维肉瘤。后赴北京进一步确诊后行截肢治疗。受伤当时X线片(片号1574)示:骨质未见创伤性异常。但请专家会诊均认为右肱骨下端有骨膜反应及密度增高影。4个月后MRI示:右肱骨下端可见一梭形肿块。X片示:右肱骨下端骨质破坏。病理报告:高分化纤维肉瘤。  相似文献   
37.
目的应用经典DNA条形码和28S r RNA基因鉴定洛阳地区5种常见嗜尸性麻蝇种属,评价其在常见嗜尸性麻蝇种属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麻蝇类标本18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Chelex-100法提取足部DNA,扩增并测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和28S核糖体核糖核酸(28S r RNA)基因片段,BLAST比对后,与来自DNA条形码数据库(Barcode of Life Data,BOLD)的中国和韩国地区20条相应蝇种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 7.0软件整理分析所得序列,计算碱基组成、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鉴定18只嗜尸性麻蝇归于3属5种。每个样本获得COI和28S r RNA的扩增长度分别为646bp和721bp。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样本COI序列相似度99%以上,邻近法构建发育树Bootstrap值为1 000,5种麻蝇可以较好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38个样本COI种内范围为0~0.022,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和急钩(亚)麻蝇种间范围在0.057~0.090;赤尾麻蝇和红尾粪麻蝇种间范围在0~0.086。5种麻蝇的28S r RNA序列发育树显示,棕尾别麻蝇和急钩(亚)麻蝇明显各自聚类,其余3种成一类。结论对于本研究中的5种嗜尸性麻蝇,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可以有效区分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和急钩(亚)麻蝇,28S r RNA基因只可以区分棕尾别麻蝇,二者可作为形态学鉴定之外的重要方法补充。  相似文献   
38.
根据昆虫发育历期推断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偏差分析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法医昆虫学,尤其是蝇蛆的发育历期来推断死亡时间,是法医工作者推断晚期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常用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复杂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该方法推断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偏差.本文报告3个相关案例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测定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股二头肌蛋白质羰基含量及巯基含量的变化值并探究其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 健康大鼠颈部脱臼处死后,20℃恒温保存,分别于死后0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提取大鼠股二头肌。利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羰基和巯基含量,分别按鲜重和蛋白质浓度(Protein Concentration,Cpr)计算,并建立与PMI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大鼠死后168 h内,蛋白质羰基含量持续增加,其中在144 h内随PMI增加规律明显,R2分别为0.971(按Cpr计算)和0.838(按鲜重计算)。大鼠死后168 h内,按Cpr计算的总巯基(Total Sulfhydryl,TSH)含量随PMI延长变化规律不明显,按鲜重计算的TSH含量随PMI延长逐渐降低(R2=0.905),非蛋白质巯基(Nonprotein Sulfhydryl,NPSH)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蛋白质巯基(Protein Sulfhydryl,PSH)含量随PMI延...  相似文献   
40.
在分尸或尸体已白骨化的案件中,利用长骨推算死者身高对尸源的确认常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国人营养水平的提高,使用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简单公式进行推算常有较大误差,而使用回归方程计算比较复杂,本文报道1个利用简单公式推算身高的案例,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