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人大质询是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是保障民意沟通的有效渠道,地方政府必须对此予以尊重配合。基于发展的眼光,地方政府要主动回应人大质询,维护程序公平、鼓励民众参与、推动政务公开、构建责任政府,让质询回应进一步程序化、公开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2.
中央行政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为总体目标的执行者和局部政策的制定者,它们在条块分割的情境下博弈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其过度竞争与权力寻租等活动削弱了我国的总体竞争力和凝聚力。本文基于治理理念,力求理顺中央行政部门与地方政府际关系,破除条框分割的束缚,建立平等协商的组织间网络机制,进而整合资源建立整体政府,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及社会的稳定进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政府间关系因条块纷争、城乡矛盾而呈现失序状态,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之间政策冲突屡屡发生。从法治环境、协商民主、信息共享、多方参与、平等信任角度解析,可见建构伙伴型府际关系的必要。伙伴型政府间关系尊重地方政府的选择,避免采取自上而下的强令措施,注重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政府间合作,意图建立政府间超越等级、定位清晰、平等对话、合作共赢的政策网络,为我国的政府间关系发展及政策制定提供路径指向。  相似文献   
14.
党员志愿服务是增强党组织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有利于群众路线的贯彻和党群关系的维护.目前高校教师党员志愿服务呈现个体化、零散化的特征,存在平台量不够、活动不持续、专业难发挥等问题,难以发挥出整体服务社会的优势.因此,高校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从公共服务视角建构与社区的合作关系,为教师党员志愿服务奠定基础;鼓励教师党员通过社区工作站(室)等提供服务,教师党员分类持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营造出高校与社区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依托于国家教育改革进程,与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各学科不断剥离母体,跨学科交流陷入困局,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碎片化态势。破解之道在于促进研究生教育回归总体和本原,实现跨学科协同。国家统筹谋划、社会参与设计、校方群策群力,促成学科整合和跨学科协同,实现教育思路和培养方法的突破,不同专业的知识和多个主体的智慧碰撞出火花,学科发展与知识创新螺旋式动态推进,这是研究生教育跨学科协同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级政府间关系难以厘清,缘于法治体系并未对府际关系做出明确界定,当代表不同公意的多元行政主体利益相左时,府际争议不可避免地发生;府际治理倡导的多元政府参与、协商、审议的交流平台遥遥无期.我国行政主体的独立性尚不够明确,权责划分并不明晰;而政府间权益不清,也就难以分清彼此,导致府际关系纠缠不清.府际治理的新路径是:行政主体独立性基础上的权益分清,行政主体间的角色互换;打破行政层级局限,破除依赖中央解决争议的弊端;营造行政主体间性的自生自发秩序,实现联动发展、有序竞争、平等对话的多方治理语境.  相似文献   
17.
斜向府际关系——多元市县合作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前市县关系呈现严格等级区分,县级以下地域的资源常被城市低价甚至无偿享用,拉大了城乡差距,无益于国家总体平衡目标的实现。从斜向府际关系角度分析,在于尊重地方行政主体的自治权力,力求破解市县等级制难题,将县(县级市)从隶属于地级市的现状中解脱出来,规避科层制论资排辈和以大压小的困境;斜向府际关系把市县关系定位于斜向、平等、网络型交流,搭建多元市县、省市、省县等地方政府平等沟通的平台。配套工程是宪法明确定位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关系,通过地方自治立法规范各级政府行为,适度授权县级政府,回归市制人口聚居本位,这是大陆府际关系协调与城市化轨道不容回避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导致政府间缺乏理解、信任、对话、互动。多元行政主体受制于科层制窠臼而难以建构合作机制,行政层级的位势差导致了中央及部委、地方政府及地方部门之间信任度较低。总体性治理尊重行政主体的个体独立性,破除信任危机和营造诚信原则方法,建构起多元县市、省市及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部门之间平等信任的伙伴关系;对府际关系的历史发展趋向予以引导,在共同的语境下将共识转换成多元主体皆可接受的符号,建构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生自发秩序;立基于公义建构宪政秩序和法律规则,主动协调多元政府和社团间关系,破除行政层级的束缚,全方位实现政府层面的跨界相互依赖和社团层面的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19.
多元府际关系研究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窘境,必须辨明自身位置、破除窠臼羁绊、揭示政府网络秘密,提升到俯视整体的高度,回溯历史与瞻望前景结合以找准方向。总体性治理注重分化与综合,尊重历史发展与审慎理性;基于个体的总体性,尊重多元行政主体的独立性,破除多元行政主体职责不清和各自为政的迷失困境;立足历史的总体性,在法治框架内于连续的共时态中归结出多元政府间关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蔡英辉  刘晶 《学习与实践》2008,(12):107-112
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难以还原明晰的元话语体系以探求本原,这使得府际争议的求解鲜有头绪。行政主体间性正是为破解难题而来,其基于行政主体范式和主体间性理念。构建行政法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桥梁,使之应用于公共行政之府际关系领域。行政主体间性倡导理性、创制规则,尊重多元行政主体的独立性,破除行政级别窠臼以实现多元行政主体间的全方位交流。营造排除强制力介入的自生自发秩序,实现后现代语境的多元政府间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