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许发民 《中国检察官》2005,(4):109-109,112
在刑法的视野中,身份不仅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同时也具有特定的内涵,它是影响定罪与量刑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国家职能的实现与公民人权的保障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一直是中外刑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后,身份在刑法中的重要性愈显突出,与身份相关在定罪、量刑方面出现的难题也越来越多,司法机关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感到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文化对刑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发民 《中国法学》2002,(1):159-171
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但不同的国家关于刑罚的规定却不尽一致。这说明刑罚设置与国家的现实社会状况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系。立于社会文化的视界,本文从社会文化演进、法文化传统、社会哲学基础、社会道德和社会宗教等五个方面展示了社会文化对刑罚的诸种影响,使刑罚在与社会文化的联网中得到了透析。  相似文献   
13.
许发民 《河北法学》2002,20(4):7-12
犯罪构成是由立法设定的 ,却受到社会变迁的深刻制约。立于既有的规范研究的基础之上 ,采用社会学的方法 ,具体论析社会变迁对犯罪构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哲学解释学和诠释学法学的研究表明:人总是带着既有的经验和知识即"前见"进行理解和解释活动的,不包含前见的理解是不存在的,所谓解释就是从事先被理解的事物出发向未知的领域前进.法律解释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目前日渐流行的刑法解释论不具有合法性,也不合乎国情;此外,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都应是刑法解释学的对象.因而刑法解释...  相似文献   
15.
必须区分根据法律的解释与关于法律的解释,刑法解释当属前者。对刑法及其解释不能类比于包括诗词在内的文学艺术性作品及其鉴赏解读,后者可以不受作者意图限制。不能像对文学艺术作品解释那样对刑法规范进行解释,谨防解释者按照所谓社会现实需要违背立法价值观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对于教唆犯与间接正犯之间认识错误,中外学说和实务上皆形成观点聚讼。我们主张应以部分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为立场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任何细小问题的解决,其实均离不开特定的价值立场。刑法学研究应自觉地穿行于问题与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17.
论犯罪界定中的社会经济政治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是由法律界定的 ,这只是一种表面认识 ,其实在其后潜藏了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影响。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社会生产力是判定犯罪的终极标准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犯罪界定的变化 ;而犯罪的确定更是离不开国家的标定 ,国家刑事政策的变化则直接会导致犯罪界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许发民 《现代法学》2002,24(2):49-54
刑法是一种法律社会现象 ,刑法社会学以刑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在我国用社会学方法研究刑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开拓刑法学研究的新领域、更新刑法学研究方法 ,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利用所劫持的美国飞机,撞毁了纽约市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塔楼和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包括来自65个国家在内的外国数千公民也一同罹难,震惊了全世界。“九·一一”事件,骇人听闻。而其震惊幅度的深广程度则与美国长期和平的历史以及当代影视媒体的效应密切相关。攻击的象征性获得了最具象征性的接收。从现代文化层面以观,可以说这次袭击的组织者是一伙深谙现代性文化逻辑的阴谋家,随着影视画面的反复播放,袭击的主要目标似乎不仅是杀伤,更重要的是表演,在美国拍摄的恐怖性大片中多有类似的场景。这种现代…  相似文献   
20.
论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发民 《法学论坛》2004,19(5):90-93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有组织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仅对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及其范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而且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大量的对策研究 ,特别是从国际合作层面上加强刑法的一体化 ,共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我国而言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尚存很大缺陷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特请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刑法学泰斗马克昌先生主持并组织了本组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