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法律   7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谢望原  张宝 《人民检察》2012,(12):22-27
目前,我国在惩治贪污腐败犯罪案件过程中,存在对行贿罪打击不力、刑事责任追究力度与受贿罪不平衡的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进行检讨。对此,应该从立法和司法两个路径加强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在立法上需要从四个方面完善现行法律:首先,扩大贿赂范围;其次,拓宽行贿行为方式;再次,科学配置行贿罪刑罚;最后,最大限度地加强国际合作是有效打击贿赂犯罪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司法层面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司法:首先,以司法解释方式明确"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的具体内容,为法官自由裁量设置明确领域;其次,构建例外性规定,为从宽处罚设置一定限制;再次,完善"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2.
谢望原 《法学家》2012,(2):56-65,177,178
本文从刑法上承诺之正当化根据入手,重点研究了中国刑法理论以及刑事审判关于被害人承诺的理解和处理案件的基本立场。承诺之正当化的根据乃是意思自治;在中国,被害人承诺是一种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的同意是无效承诺;重型精神病人无论是同意和他人发生性关系,还是同意他人拿走自己的财物等,其"同意"都不能排除相对行为人的强奸或盗窃等行为的犯罪性。中国刑法学一般将基于认识错误的承诺分为"事实错误"与"动机错误"两类。事实错误不能排除相对行为人之行为的犯罪性,动机错误则可以排除相对行为人之行为的犯罪性。  相似文献   
53.
54.
中国刑法中的"没收"及其缺憾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望原  肖怡 《法学论坛》2006,21(4):5-12
中国刑法规定的“没收”分为刑罚性质的没收和非刑罚性质的没收。没收刑制度在中国刑法中虽然予以了保留,但其存在也必然深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其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完善中国刑法中的“没收”制度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废止没收财产刑;二是将没收作为一种独立处分,以“对财产的强制处理方法”的名义单列;三是设立追征制度;四是对没收财产刑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侵犯他人合法财产权益的情况规定没收补偿制度和没收替代制度;五是开展刑事没收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5.
刑法改革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人权保障是当代刑法改革的鲜明主题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当今世界,人权已成为各国和国际社会处理政治、经济、法律等事务时常常优先予以考虑的问题。人权的改善和进步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法治无疑是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刑法由于其所保护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其对违法制裁的特殊严厉性,使刑法对人权之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刑法对人权的保障,既包括对犯罪人人权的依法保护,同时当然更应包括对被害人及广大守法公民人权的保护。鉴于刑法对人权保障特别重要,所以当代各国立法者一般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尽可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刑法对其加以保护。 事实上,20世纪以来,围绕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人权,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进行了刑  相似文献   
56.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新刑法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刑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广阔舞台。从此,我国刑法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新刑法颁布还不足3年,但这一时期却成为我国刑法学研究的黄金岁月,一大批刑法学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回顾过去刑法学研究的峥嵘岁月,展望新世纪刑法学发展宏图,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研究特点20世纪90年代,研究新中国刑法科学史的专家认为,我国从1949年新…  相似文献   
57.
见危不救日益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其中期待可能性问题值得研究。分析期待可能性的一些基本问题,与我国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有机结合,在厘清见危不救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无特定职责或义务人见危不救入罪的期待可能性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借鉴该理论,发挥其刑法的法益保护功能、人权保障功能与刑法谦抑精神。  相似文献   
58.
论期待可能性之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是责任判断的必经阶段,故意、过失、责任能力的判断不能代替之。期待可能性判断的本质在于对意志自由的判断,司法实践中需经历三个步骤:犯罪动因考察——主体选择性考察——规范评价。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众多,各有优劣,且彼此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法规范所力图维护的国家、社会安全需求不能被忽略,应提倡在法规范期待下的行为人标准说。  相似文献   
59.
完善刑法规定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刑法颁布施行已经十周年了。毫无疑问,新刑法是一部在中国刑法立法与刑事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法典,它在维护国家社会秩序、保护国家  相似文献   
60.
我国刑种体系缺陷,主要表现为死刑罪名过多,长期监禁刑减刑制度不合理,短期监禁刑与非监禁刑间缺失相互易科制度,社区矫正制度不完善,从而导致长期监禁刑之间衔接不合理,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化并与死刑差距过大,短期监禁刑适用比例大,非监禁刑适用率低,管制、罚金功能难以发挥。刑罚裁量制度缺陷,主要表现为量刑情节标准或过于僵化或不明、量刑方法缺失。刑罚裁量制度与刑种体系密切相关,上述缺陷共同导致量刑结果呈现出重刑过多、量刑不均衡、罚金数额混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死刑、减刑、易科、数罪并罚、刑事和解、社区矫正等方面对刑罚制度予以改革,并大力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从而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刑种体系和刑罚裁量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