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法律   23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期间,不同的国家,在经济上必然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具有不同的特点,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与法的性质,也必然会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关于我国现阶段即剥削阶级消灭以后的国家与法的性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不能不看到,在这个重要的理论问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年,我国的法学经历了一个由理论上拨乱反正到探索改革并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而日益繁荣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在法学领域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反映。在经历了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大动荡之后,再来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要改革和繁荣我国的法学,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资产阶级自由化作为一种思潮对马列主义的否定表现为从整体上的否定和从具体的理论观点上的否定。从整体上,他们认为根本就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在具体的理论观点上,否定法的阶级性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法学领域中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他们的基本观点是:法不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同  相似文献   
13.
对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现状如何评价,这是认识本学科要不要改革以及应当怎样改革的关键或基本出发点。目前大家都对本学科的现状不满意,在估计上也存在着分歧: 一种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建设经历了一个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在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如重人治轻法治、重政策轻法律、否认法的继承性、认为法只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等等。但同时也认为,对许多理论问题的阐述上已日益感到知识陈旧,迫切需要改革、更新,需要发展理论。特别是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研究新问题,在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第二种认为我们现在一般教材中所阐述的法理学的理论观点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的、僵化的、维辛斯基的法学理论。这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强调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把法看成是“专政”“镇压”的同义语。认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说,本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持这种看法的同志认为,知识要更新,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是不行的,必须来一个彻底的“转轨”。至于如何“转轨”,有不少同志已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例如主张抛弃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的观点,抛弃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的观点等等。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法治工程的渐进历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认识中国法治工程的特点、难点 ,找到适宜的实施方案。坚持与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的法治工程具有特殊性、艰巨性、渐进性和探索性 ,这就决定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建设与民主、法治、宪政、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宪法写入政治文明建设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宪政、人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建设时期。本文论述了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解及其与民主、法治、宪政、人权的关系,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反腐败与法治──从战略高度认识邓小平同志的法治思想谷安梁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与此同时,腐败问题也日趋严重,现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怎么办?增加打击力度、加强思想教育、完善法律制度、进行综合治理等等,...  相似文献   
17.
论走依法治国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国策明确规定,这是总结共和国五十年民主与法制的经验教训作出的历史结论,也是高高树起的在新世纪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指路明灯。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中国要真正实现法治,必定要有一个在理论观念和制度上从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深刻转变。当前有些地方存在的权力腐败现象,实质上正是这种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正是旧的制度和观念同市场经济未能磨合的表现。一方掌握很大的不受有效限制的权力,另一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和修改后的宪法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行法治就是实行现代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即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问题。在我国必须改变官本位的弊端。本文首先以实例说明当前权力腐败的严重性,继而对官本位进行了文化、历史分析,然后对有关的理论认识和制度改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怎样治理自己的国家,即如何运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来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这是自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以来摆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今天,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三十年的经验教训,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正确回答怎样治理我们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三十年的历程中,我们把法律做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是法学改革的前提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讲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从而对市场经济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市场经济并不属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它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市场经济是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即属于经济运行的手段或资源配置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