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赵钢 《法学评论》2007,25(5):23-26
根据《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当事人之间超出诉讼请求范围达成的调解协议,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新形势下就完善诉讼机制以促进和谐社会之构建所作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就诉讼法理而言,当事人超出诉讼请求范围达成的调解协议,可被看成是一方当事人所提出的新的诉讼请求得到了对方当事人的认诺。鉴此,受诉法院对之作出的确认,并非典型意义上超诉请范围之不当处置,而是充分体现了诉讼调解的合意基础、开放原则以及"瞻前顾后"等特质,同时亦为实现调解与判决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2.
讼费规则制定权的再次旁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钢 《法学》2007,(3):3-5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以下简称《交纳办法》),并将于2007年4月1日起施行。那么,这件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意味着什么呢?作为“业外人士”的普通民众除了“收费项目减少了”和“收费标准降低了”之外可能对于此事并无更多感触,但  相似文献   
43.
能动司法的实践发端于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其本意在于法院应积极主动且不拘泥于成规地为社会不公提供司法救济。在我国,对能动司法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误读,在实务操作中更是被明显异化。如果概要地将能动司法理解为法院依职权运作,则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规则层面,不仅在部分诉讼行为的实施上而且在有关诉讼程序的启动上都已明确体现了能动司法之本旨。在我国当前的民事司法实践中,诉前调解之盛行、社区法官之派驻、巡回审判之复兴等均非真正意义上的能动司法,而是从根本上违背民事司法权运作规律以及我国现行民诉法相关规定的短视操作,故应予以摒弃。在中国当下的法治语境中,能动司法的前提必须是依法司法,其本质要求则应是积极司法。  相似文献   
44.
代位执行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适用意见》)第300条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代位执行程序。该条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  相似文献   
45.
一、引言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正日益面临着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作为法制现代化的重要表征,诉讼法制的现代化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然而,诉讼法制的现代化不仅需要通过立法构建起一套尽可能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精巧契合的诉讼制度,而且更要求社会成员须具有相应的诉讼观念来与之  相似文献   
46.
诉讼成本控制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诉讼成本控制论赵钢占善刚一、引言就世界范围而言,将成本这一原本属于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引入诉讼领域,进而形成诉讼成本的概念,缘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提出诉讼成本概念的经济背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所从事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须遵循经济...  相似文献   
47.
仲裁程序中申请人之撤案申请权本乃其重要的程序性权利 ,然而由于我国现行《仲裁法》对此未作直接明定 ,故给当前的仲裁实践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鉴此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确立撤案申请权之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应当明确赋予仲裁申请人以撤案申请权的立法主张 ,并系统探讨了撤回仲裁申请的法律后果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8.
新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学在经历了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与其他相关法学学科比较而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仍然显得稚嫩而有欠成熟:首先,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尚未能够真正建立;其次,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仍然未能摆脱单纯注释法学的樊篱;最后,由于研究心态不够开放,对西方国家的民事诉讼理论缺乏必要的了解、研究与借鉴,因此也在相当程度上障碍了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向纵深拓展.展望未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厘清民事诉讼中程序与实体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基点科学地探究民事诉讼之目的;从人权保障的高度出发,深入探讨诉权与审判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基点精心地构筑我国的民事诉讼结构;以民事诉讼价值为基轴,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并力求完善现行的民事诉讼立法;重视并加强对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大幅提升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学术品位,为其走向真正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9.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和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解制度在各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均有明定。它对于促使当事人双方通过自行协商解决争议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除1986年12月2日通过并公布的企业破产法(试行)已对破产诉讼中的和解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以外,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诉法)仅在第46条、第51条以及第181条中涉及和解问题。因此,作为一项必可少的诉讼制度来说,不免过于笼统、抽象而难以适应诉讼实践的客观需要。另外,从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现状来看,对于和解问题也缺乏系统研究,学者著述中极少专门论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足。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和解问题加以探讨,并为立法机关日后修订民诉法、完善和解制度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0.
第三讲普通程序普通程序是人民法院审判普通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所通常适用的程序。它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基本程序,内容完整,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诉讼保全和先行给付;调解;开庭审理;诉讼中止和终结;判决和裁定。对于普通程序的上述内容,应当进行全面的学习。同时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起诉、反诉,撤诉这三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