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 《中外法学》邀请了军队驻京大单位的一些同志就军事法学有关问题发表意见,目的在于推进我国军事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建立完整的法学科学体系。在我国,虽然军事法有久远的历史,但军事法学的研究起步则较晚,直至80年代后期才逐渐有人涉猎这一法学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1987年5月,国家教委正式将军事法学纳入法学学科体系,作为该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1987年10月,军事科学院召开了军事法学科条目框架设置问题座谈会,其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将军事法学科增设为该书57个分支学科之一。1988年11月,中国法学会召开了"十年法制理论座谈会",确定军事法学是我国法律学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认为: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法律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科学技术对法律的影响,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主要表现为物质影响、观念影响和方法论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法律与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即通过吸收、处理和应用知识和信息,创造新的价值。知识经济的崛起发源于本世纪4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80年代兴起的已席卷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同样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现实生活已清楚地表明,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的跃进和变革。同时,它也对各国的法律工作和法律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法律同信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法律信息化和信息法制化问题…  相似文献   
34.
刑事和解的争论与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借鉴国外及我国自诉案件的立法,可将刑事和解量刑情节法定化,但不宜作为一项与刑事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相并列的诉讼制度。在刑事和解的效力上,一般情况下应当对行为人从轻处罚,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对行为人予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35.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国法制走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每当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得到正确贯彻执行时,我国的法制就蓬勃发展;而当党的正确路线受到干扰、破坏时;我国的法制工作也就明显地出现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36.
法律与科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赵震江教授主编的《科技法学》教材以及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征得作者同意,本刊选登其中《法律与科学技术》和《技术市场的政策与法制》,以飨读者。本刊发表时,对原作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37.
<正>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跨入第十五个年头。以去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直至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们的改革终于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从此我国进入一个历史性的继往开来的新时期。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要求商品经济和市场进一步充分发展,同时,作为其题中应有之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市场方式代替计划方式  相似文献   
38.
商誉及其侵权损害赔偿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北京市高院首例商誉侵权纠纷案件为素材,从理论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就商誉的法律概念和特征、商誉侵权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商誉侵权民事责任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受贿罪中的收受是指收取并接受他人财物。只有主观上的索求而客观上无实际取得的,不能被认为是索取,不应以犯罪处理。收而不受时,应该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认定收受,并视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受而不收时,如果双方约定明确由财物相对人占有,在案发时仍然由相对人占有的,不应认定为收受;如果国家工作人员要求或暗示请托人向第三者提供财物的,仍应认定为受贿罪。将财物退还给相对人的,视情况进行处理,如行为人发现相对人暗中送的财物而退还,不宜认定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40.
赵震江 《中外法学》1983,(2):1-8,15
<正>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逝世,到今年整整一个世纪了。百年来,世界形势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不断地证明马克思的思想理论的光辉和正确。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的不朽功绩在于给了全世界人民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的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