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篇
法律   204篇
中国共产党   229篇
中国政治   519篇
政治理论   116篇
综合类   15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闽剧滥觞于明末,至20世纪初叶臻于成熟,是福建的重要剧种之一。其经历史风雨薪传不息,音乐唱腔丰富优美,表演艺术自成一格,涌现了以郑奕奏为代表的艺术大师和一代代优秀演员。从古到今,这一古老的闽剧乡曲随着福州人移居海外而传播到台湾省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各国福州籍华人聚居地。建国以来,  相似文献   
42.
中国和平外交取向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小海 《世纪桥》2009,(15):22-23
新中国成立后,一贯奉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特征的和平外交政策。虽然由于客观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政治的影响,这一政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和重点,某些时期甚至有所偏离,但是和平外交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一贯特征。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它既是民族特性的使然,也是领导人在内外政治环境下做出的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单位和体系两个层次来分析中国“和平外交”取向的根源,并展望今后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3.
大学精神是对大学文化的高度凝炼,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精神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对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关系的分析基础上,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繁荣学术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大学精神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4.
潘莹莹  杨雪冬 《探索与争鸣》2022,(11):79-90+178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治理韧性。治理的韧性是制度设计力、能动者执行力以及治理对象调适力之间相互增强的结果。基于“压力型体制”分析框架,通过选取武汉、沈阳和石家庄三座大型城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为案例,利用各类资料还原三座城市疫情暴发和防控的展开过程,可以探讨在同样的压力下不同地方的治理调整过程,进而得出治理韧性的生成机理。疫情有效防控中的治理韧性通过三种机制生成,这三种机制可以概括为“零减压阀”“政府间目标重合”和“制度-能动者”之间的相互赋能。充分发挥后两种机制的作用,尤其是能动者的作用,对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尽管2020年春晚合作方的身份,让快手真正进人北上广深中等收入人群、一二线城市人群乃至多地基层干部的视野,但近3亿核心用户呈现出来的下沉世界,仍是主流人群眼中较为另类的存在。下沉大陆迎来自我意识强化半月谈记者在全国多地走访快手主播和粉丝群体感受到,主流人群代替下沉世界发声的时代正在过去。  相似文献   
46.
47.
邹招法 《法制与社会》2013,(17):171-172
网络的迅速发展衍生出众多的网页侵权案例,网页制作者在制作完成后即对网页享有著作权,部分网页制作者制作完成后对网页不加管理,第三人使用该网页并形成一定的联系,网页制作者可对使用者主张网页侵权,要求第三人赔偿或支付对价。  相似文献   
48.
邹金根 《法制与社会》2011,(36):211-211
本文以流动性施工企业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出发点,在途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企业的发展、稳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供相关兄弟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49.
努力构筑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广文 《理论学刊》2007,2(3):58-61
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作为重大的实践主题,需要我们理论的自觉,为此,我们约请清华大学哲学系的5位学者集中围绕“和谐社会与文化”这一议题撰写了一组笔谈。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1)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旨归,而培育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科学发展观应该立足时代彰显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现代化亦需要有自觉的人文精神的支撑;论文在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诸多文化失范现象的考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构筑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做了阐发。(2)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马克思哲学的内在意蕴,但马克思和谐思想并非停留在“应然”层面的价值诉求,而是以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之间内在的逻辑张力展开对现实生活过程的剖析,这一独特智慧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历史决定性与人的能动性的统一、人与环境的相互改造等思想体现出来。观照其逻辑张力并拓展其价值尺度和理性尺度,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中国现代性建设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吸取西方现代性建设的经验。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西方的现代性精神推动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扼制工具理性在我国社会中泛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避免虚无主义的盛行,保证中国现代性建设顺利进行。(4)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实践。任何实践活动都包含着否定性的维度,即外部世界与人的双重否定的关系。这一原理决定了任何通过实践求得进步发展的活动都必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中对实践的否定性加以扬弃,将损失和代价减到最少,也应是和谐社会实践拓展的一个应有之义。为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和人与文化生态的关系。(5)社会是由作为个体的人组成,个体的人的完善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无疑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从人的二重性现实出发,个体完善必须关注人的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努力营造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的和谐,并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我们期待上述观点能引起学术界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0.
政府与社会风险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进  邹驯智 《学习论坛》2007,23(7):48-51
随着全球范围进入高风险社会,我国社会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也日益具有高风险的性质,直接危及社会的运行安全。树立社会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对新形势下各类社会风险形成规律的研究,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