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25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郭庆晨 《奋斗》2011,(8):55-55
前些日子浙江省衢州市召开“两会”期间,发生了“两会”会场与老百姓的婚庆场地发生冲突的事。因为事情得以完美解决,在当地留下了一段“政治大事”给“众喜事”让路的佳话。  相似文献   
152.
<正>在举国关注的全国"两会"上,"民生工程要尊重民意"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其中,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的发言最具代表性。他说:"政策怎样制定,规划怎样编制,在哪里选点,怎样建设,所有重要事项,都要听取农民意见。多数群众不愿干的,坚决不干;应该干但群众暂时想不通的,决不硬干;坚决防止替’农民做主、‘代’农民决策,坚决反对违背农民意愿搞强迫命令。"  相似文献   
153.
真友与伪朋     
郭庆晨 《党课》2009,(8):125-126
有没有朋友、有多少朋友,以及朋友的身份地位如何,是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没有根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从这些久传不衰的谚语中,可以感觉到交友对人生的重要性。是的,人不可没有朋友。混得再没有人缘,也不免会有一两个朋友。俗话说得好:“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言外之意,连秦桧这样千人指、万人骂的奸贼还有几个好朋友呢,何况常人乎?  相似文献   
154.
"六个单位六个门,里里外外一个人."这是连云港市赣榆县一度盛传的一句顺口溜.这句顺口溜讲的是赣榆县的新闻人物徐永进"官运亨通"的故事.在徐永进的仕途鼎盛时期,曾经头戴六顶"官帽",而且这些"官帽"非同一般,都是重要岗位上的"一把手".诸如县商业局局长、盐务局局长、经贸局局长等等.难怪被当地人称为"最牛官员".  相似文献   
155.
古人有诗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道理,在很多时候都是成立的.比如说,成天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往往发现不了家庭成员有什么变化;在一个单位呆得久了,也很难观察出本单位有什么进步,反倒是"局外人"看得更清楚.但是,中国的变化却是一个例外.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她的变化,更准确地说是她的巨变.近年来,在城市居住的人常有这样的感觉:这地方才几个月没来,怎么变得快不认识了?至于出国几年又回来的人,就更是不识家乡新面貌了.  相似文献   
156.
从电视屏幕上观看“神五”发射,在兴奋之余,难免有几分担心:为能否顺利升空担心,为能否进入预定轨道担心,为返回舱能否顺利返回担心,更为宇航员的安全担心。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从飞船的设计、制造、安装、发射到升空、返航、降落,哪一个环节出现了毛病,都会发生不测。然而,人们看到的是,飞船顺利升空,准确入轨,1200平方米的主降伞完好无损,飞船降落“精确”到误差只有一公里,更让人惊喜的是,航天员杨利伟竞然是自己从机舱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7.
8月下旬,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参加了一个会议。其间,会议组织者带我们参观了内蒙古蒙牛集团公司。公司的规模好大,公司的建筑好漂亮,公司的草地好宽阔,公司的车间好敞亮。不过,更能吸引我的,还是公司厂区随处可见的标语。这不是一般的格言,也不是常见  相似文献   
158.
公恩不私谢     
郭庆晨 《奋斗》2005,(8):55-55
在湖北襄阳的岘山有一名碑曰“堕泪碑”。此碑是为纪念西晋开国宰相羊祜而立的。羊祜一生仁德,他去世后,襄阳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在他生前喜欢游憩的岘山刻下石碑,建起庙宇,按时节进行祭祀。由于人们一看见石碑就要落泪.故称之为“堕泪碑”。  相似文献   
159.
郭庆晨 《奋斗》2002,(11):55-55
形容一个人枪法准确,最常用的词汇要算是“指哪打哪”了。能指哪打哪,说明枪法已经到了随心所欲、弹无虚发的程度。还有与指哪打哪相反的说法,叫“打哪指哪”,说的是打到哪儿算哪儿,是对枪法非常糟糕的假“神枪手”的一种嘲讽。  相似文献   
160.
赖皮的形象     
郭庆晨 《奋斗》2003,(12):55-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