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议题之一,举世关注。2009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召集各国首脑参加联合国气候变暖协商会。同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框架会议召开并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能否在气候变化领域进行有效合作不仅对中美两国关系和双边利益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深刻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全球利益。为此,本文将致力考察克林顿政府、布什政府以及奥巴马政府在《京都议定书》和后《京都议定书》问题上的决策以及内在影响因素,探讨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绿色新政"以及中美环境共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加拿大保守党领袖斯蒂芬·哈珀正式宣誓为加拿大政府总理,但在其任期内,因该党是以少数党执政,其治理国家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国内福利、就业政策一直受到议会反对党的批判。2011年3月25日,由自由党在下议会提出的对哈珀政府不信任案以156对145票通过,因而直接导致哈珀政府倒台,加拿大再次举行联邦大选。但在随后的5月2日大选中,哈珀在下议院308个席位中如愿以偿地获得167个席位,超出多数党执政所需要的155席,从而奠定其多数党执政的地位。本文以作者的大选现场观摩和理论思考为基点,阐述和分析哈珀赢得多数党执政的内在逻辑,并就此大选的新趋势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美国媒体与国际反恐联盟为个案研究,认为媒介外交与国家本体认知、国际形象的建构、全球政治体系的重组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而美国政府在"9.11"后对媒体的成功运用标志着媒介外交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外交范式.  相似文献   
14.
钱皓 《国际观察》2016,(6):86-100
加拿大智库成长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在冷战时期趋于成熟。最初智库的研究者主要侧重国内公共政策研究,政府部门从事外交政策制定的中高层职业官僚通过"旋转门"加入各类智库,增加了智库的对外政策应用型功能。在加拿大对华政策制定中,智库的作用显著。本文选取亚太基金会、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和蒙克全球事务学院亚研所三家主要智库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智库在加拿大对华"深度接触"、"向前走"和南海"不站边"政策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加拿大智库在对华政策中很好地发挥了"二轨外交"和"思想的掮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布鲁金斯学会与克林顿政府对华接触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皓 《国际观察》2006,74(3):41-48
本文将讨论思想库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作用,重点考察和解读布鲁金斯学会近十年来在美国对华政策几个重大问题上的"思想"输入和影响,为中国的美国研究者认识美国思想库如何影响美国政府对外决策提供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平台.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月23日,斯蒂芬·哈珀保守党以124席对保罗·马丁自由党的103席,魁北克分离党的51席,以及新民主党的29席的微弱多数席位获得执政党地位.2月6日,这位46岁的多伦多人宣誓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的第22任总理.就任伊始,哈珀在其对美和对华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其"扬美"和"抑中"的政策走势引起学术界的辩论.随着今年10月14日议会大选的尘埃落定,保守党再次以少数党政府执政,但哈珀政府的对华政策是否会有回摆,这仍有待观察.本论文将主要厘清哈珀政府的对华政策,探析其思想渊源及其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月11日,以加拿大土著人、因纽特人、梅提斯人(印白混血者)等原住民为主体的“不再懈怠”运动在加拿大全国各地非原住民声援者的支持下占领渥太华国会山,续写了其邻国草根运动“占领华尔街”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18.
钱皓 《国际观察》2004,3(2):25-30
本文从历史与理论层面探讨了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中方决策人的心理因素 ,指出中国人的“受害者心理”与传统“龙文化”下的“大国心态”的相互交织是构建中美外交“脱序”态势的众多基本因素之一 ,同时提出“不怨胜己者 ,反求诸己”是中国完成国家实现所需要的一种健康的国家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