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篇
法律   28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绑架罪的法定刑对绑架罪认定的制约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当立足于现有的立法模式解释绑架罪的构成要件。立法对绑架罪规定了极为严厉的法定刑尤其是法定最低刑。受其制约 ,对绑架罪的构成要件应当尽量作限制性的解释 ,使绑架罪的认定与严厉的法定刑相称。绑架罪主观上应当是以勒索巨额赎金或者其他重大不法要求为目的 ;客观上限于使用暴力方法扣押人质 ,利用第三人对人质安危的担忧进行勒索 ;侵犯的客体不仅包括人质的人身权利而且包括第三人的自决权 ;绑架他人之后 ,尚未开始勒索之前 ,应当有成立犯罪中止的余地。  相似文献   
12.
一、主要案情  犯罪嫌疑人庞某在北京市从事个体贩卖生意。有从事同类生意者向某 ,因生意竞争而与犯罪嫌疑人发生矛盾 ,遂纠集其侄及同乡王某、邓某 ,意欲强行阻止庞某继续从事同类生意。 1 999年 5月 2 2日 5时 30分许 ,向某等四人前往北京市朝阳区某乡某村二号路北路东侧附近截住庞某。至 6时许 ,庞某之弟骑车送货路经此处 ,向某等四人即截住庞某之弟 ,将其揪下车后 ,按在地上即用拳脚并持棍殴打。其间 ,在其弟之后送货的庞某恰好赶到 ,见状后即从路边修车摊上抄起一打气筒 ,向正在围欧其弟的四人抡去 ,打中邓某头部 ,致其颅脑损伤 ,经…  相似文献   
13.
14.
对于盗窃与抢夺的界分,应当根据实益,着眼于法律合理适用,梳理并约定一个统一的、不因场合、实益而异的标准和法律适用规则。本文倾向是:缩小抢夺扩大盗窃的认定,化解立法中实益"倒挂"产生的难题。结论是:强行力取他人密切持有物的(尚未达到抢劫暴力程度),是抢夺。违背他人意志非法取得他人占有物(尚未达到强力夺取即抢夺程度)的,是盗窃。行为构成抢夺同时竞合盗窃,择一重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15.
再论财产刑的正当理由及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阮齐林 《法学家》2006,2(1):24-29
在财产刑方面改革呼声不断却收效甚微,需要转变观念来打破僵局.我国刑法中的财产刑是指以剥夺犯罪人财产权利为内容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就不适用数罪并罚的各种犯罪形态如牵连犯、想象竞合犯、连续犯、吸收犯以及法规竞合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当大家把各种犯罪形态横向加以比较的时候,就不无遗憾地发现,这些犯罪形态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交叉、重合现象,以至于无法严格地把它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广泛实行,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运用刑法武器保障现行经济政策的推行和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已成为我国刑法学界议论的中心课题。人们的视线很自然地集中在经济领域中的一些犯罪,例如近几年来,加强了对贪污、受贿、走私、投机倒把盗窃等罪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这是很可喜的,但是对某些犯罪,例如对玩忽职守罪,却注意得不够。玩忽职守罪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产生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而且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的损  相似文献   
18.
金融信用对财产的控制具有双重、多元的特点,对有关的侵犯财产罪认定处罚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一,侵占罪与盗窃、诈骗罪的界限。不论行为人是否使用犯罪性手段获得他人金融票证的,如果违背权利人意志,使用欺诈或者秘密窃取方式支取的,一概认为是盗窃罪或者是诈骗罪,而不应当认为是侵占罪。其二,有关侵犯财产罪既遂未遂的界限。我国关于侵犯财产罪罪责的立法模式,使既遂不仅是定性问题而且还有定量问题,并且定量问题对罪责轻重更具实质影响。因此,在涉及记名票证、盗划资金的场合,应当以实际兑现为既遂的数额,不以票面、帐面为既遂的数额。此外,现代金融信用财产的控制出现了遥控的形式,对有关财产犯罪的认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三阶层与四要件的犯罪论体系之争,不妨换个角度考虑,是继续维持犯罪概念特征论与犯罪构成论并立的二元体系?还是构建犯罪概念构成论合一体系?即使不接受三阶层体系,是否也有必要依托刑法第13条规定,把犯罪构成论纳入犯罪概念特征论之内  相似文献   
20.
寻衅滋事罪源自1979年刑法规定的流氓罪。现行刑法对寻衅滋事罪的行为要件作了较为详细的列举。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案件自身存在的复杂性以及人们认识的差异,在对一些案件的定性上也常常产生分歧。较为常见的是将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行为相互混淆。近日,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邀请几位专家学者,对“如何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