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2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49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阿计 《人大建设》2009,(4):34-36
路线5:倾听民意,公共决策民主化渐成潮流 如今,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决策倾听民意,已成为公共治理的常态。这与以往闭门造车甚至长官拍板的决策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32.
楔子:涕泪交加的柴大嫂跪下了……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河北省永年县的崎岖山路上,走着几名衣着灰旧的农民,为首的是一位瘦骨嶙峋的农妇,苍白的脸色印着长期牢狱生活的沧桑,永诀了光明的一只盲目刻着  相似文献   
133.
2008年12月22日,随着《侵权责任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因制定《物权法》而掀起的“民法热”再度成为公共话题。  相似文献   
134.
阿计 《江淮法治》2009,(10):6-14
刚刚走过改革开放30年,今年,我们又迎来了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置身于当下立法日臻完善的繁荣。今天的人们似乎已很难想像三十多年前无法可依的荒芜。彼时,刚刚摆脱十年专制浩劫的中华民族徘徊在一片法制废墟上。创伤累累,前途未测。  相似文献   
135.
应对挑战 在许多人的思维定式里,一提"严打",就是打击治安领域 发生的犯罪,回顾以往的历次"严打",事实的确基本如此。此次 "严打"整治斗争却历史性地拓展了打击范围,尤其引人注目的 是,吞噬国家经济大业的严重经济犯罪,被纳入重点打击对象。 伴随着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的战斗号角,全国 政法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向偷税漏税、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假出 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制贩假币、非法买卖外汇等形形色色的 经济犯罪发起了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136.
2010年11月22日,一则消息震痛了学术界乃至全社会:著名宪政学者蔡定剑于该日凌晨3时离开人世,年仅54岁。我与蔡先生早就相识且交往颇多,虽然早就知道他患上晚期癌症,但还是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接下来的几天,我的心仿佛一直有一股莫名的泪水在流淌……  相似文献   
137.
阿计 《人大论坛》2009,(1):26-29
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语境中,立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微缩的改革史。尤其是那些推动观念变革、社会进步的经典立法,更是串起了一条见证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精神线索。以下10部经典立法,就从一个窗口展示了这个伟大的改革时代、开放时代和立法时代。  相似文献   
138.
阿计 《公民导刊》2008,(12):30-33
按照传统的理解,掌握公权的在职官员才有“资格”接受贿赂、权力寻租,现行刑法也将受贿罪的主体界定为国家工作人员。不过,今年8月26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将受贿罪的适用范围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向两个方向作了扩展。一是扩大到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人。二是扩大到离职后的国家工作人员。这些变动标志着,在现实生活中愈演愈烈的“影响力交易”,将正式面临刑法的惩治。  相似文献   
139.
阿计 《中国律师》2006,(3):45-47
自2003年3月成立执政新班底以来,中国进入了新的社会转型期,改革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局限于经济增长,而是着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制度建设。作为制度建设的最高形态,国家立法的份量非同寻常。2005年,任期5年的十届全国人大步入“期中考”。规范公权、保障民权、推进改革……这些融汇着多重价值追求的立法理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用法律语言写就的时代图景。  相似文献   
140.
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博弈多时、历经四审的《劳动合同法》终于成功通过。公众关注的就业促进法草案亦接受了二审。种种迹象表明,社会领域立法正呈现全面提速之势,这既是对日趋严峻的民生问题的直接回应,也是对以往失衡的立法天平的有力纠正。有理由相信,随着公平、正义等理念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将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法进入公共视野,实现中国立法的一次历史性转型。 社会立法兴起于怎样的时代语境?应当坚守怎样的立法品格?“中国特色”的社会立法如何填补以往的立法空白?如何改造社会的精神气质……这些看似宏大的命艇,其实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本刊特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进行详细解读,并期望引起更多的公共讨论。因为,关注社会立法。就是关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关注生活的权利与安全,关注我们每个人未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