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2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49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深圳政改:上演“先锋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计 《人大建设》2008,(9):18-20
2008年6月6日,中共深圳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这份涉及九方面改革的纲略中,民主法治建设名列首位,其后才是深港合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议题。这与以往“经济优先”的改革思路形成鲜明对比。坊间普遍将其视为深圳未来几年的“改革路线图”。  相似文献   
842.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蓄谋已久的地下魔鬼在天府之国撕开了一道巨大伤口。顿时,山河崩裂,生灵泣血,一场空前劫难降临到中华民族头上。  相似文献   
843.
2009年6月下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废止和修改部分法律的两个决定草案时,多位常委会委员呼吁,法律清理不应事隔十多年甚至数十年才进行一次,而应常态化、定期化。委员们的呼声,或将很快变为现实。一个重要原因是,此次法律清理首次采用了“包裹立法“技术,将59件拟修改的法律,以一揽子“打包“的方式,在一个议案中提出,这与每件法律案单独形成议案、分别审议表决的传统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崭新的立法技术,成为此次法律清理的最大亮点,也为未来法律清理常态化的重大变局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844.
住宅改作商业或力公用房,俗称的“住改商”,是城市业主利益冲突的焦点,也是城市管理进退失据的难点。  相似文献   
845.
围绕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所引发的大规模激辩,乃是近期最重要的公共事件之一。此次公共讨论的议题不仅触及了“调整方案利大弊大”之类的具体表象,更深入到“民意是否真实”、“民意吸纳机制是否合理”。“公共决策如何尊重民意”等深层问题。正是这些特殊之处,使得此次事件在中国民主社会的生长史上别有意味,也构成了本刊在新年伊始全面盘点,深度解读这一事件的基本理由。  相似文献   
846.
阿计 《江淮法治》2008,(8):6-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10月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既是对当下中国立法现状的基本评判,也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五年立法目标。  相似文献   
847.
阿计 《人民政坛》2008,(7):28-29
地震可以震塌房屋,但只要信息公开。就不会震塌人心—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对于政府信息的及时公开和高度透明,坊间和舆论赞声如潮,并普遍视其为战胜灾难的重要原因。 相较于以往遭遇灾难时的“掩掩遮遮”,汶川地震时的信息公开令人有冰火两重天之感。而为这一深刻变迁转折奠定制度基础的,正是震灾两周前、即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相似文献   
848.
6.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在中国社会进行一次民意调查:“最为熟悉、最为认同、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最为密切的法律是哪一部?”恐怕十有八九的中国普通百姓会回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消费  相似文献   
849.
阿计 《公民导刊》2008,(2):56-56
2007年年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程序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已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2007年以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关涉劳动者权益的法律相继诞生,而在年底浮出水面的社会保险法草案,既是有“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年”之称的2007年的收官之作,又是社会保障法制的开山之作。这种不断向民生倾斜的立法努力,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这也是很多人对社会保险法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问题是,除了各种具体的制度设计,社保立法最应确立怎样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50.
阿计 《江淮法治》2008,(18):12-15
一份新鲜出炉的“政改方案”,让改革开放“排头兵”——深圳再次冲到改革前沿。深圳此次政改因何而起?有何突破?成功概率几许?能否辐射全国?诸如此类的疑问,对于“后改革时代”的中国重新调整改革目标、评判改革效应等等,有着极其强烈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