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过去40年尤其是近14年来实践经验的基本总结。实现这一目标,有待于今后长时期的艰苦努力。这样一项极其宏伟的实践,提供了并提供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教训。思考这些教训并从而验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哲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以下仅是我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六个  相似文献   
52.
邓小平在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问题时,着重提出了“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研究任务。邓小平在世界历史的广阔背景上论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的相继和并存关系,分析了这种关系在中国的特殊表现,从而确立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持资本主义的态度和原则。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前提;而在体制、机制的具体环节,则可超脱“姓资姓社”的桎梏,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中一切符合现代化规律和中性范畴的要素,从而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3.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后形成的新哲学;其主要思想资源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但也充分吸收并整合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儒家学说是其重要部分.在当代,对儒家学说绝对维护的"保守派"与否定其一切的"激进派"均已式微;主张对其革新的,一是"现代新儒学";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者以毛泽东为其创始人和奠基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儒家学说一有其伟大贡献,二有其历史局限性,三又有可继承性.我们尊重儒家学说的崇高价值观,充实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达到价值论与科学论的统一;我们捕捉儒家学说的真理性论断,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性的体系之中,达到哲学学理的发展;我们沿用儒家学说的一系列中性范畴,给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达到文化思想的创新;我们把握儒家学说中的隐性内涵,将其显性化,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有中国气质的学理;我们继承儒家优良的文化精神,结合新时代的新实践,发扬光大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新精神.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而且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54.
必须区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个概念 ,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按实践阶段的展开而形成阶段性的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它的新阶段。邓小平作为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 ,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包括 :开辟社会主义实践的崭新阶段 ,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的课题和任务 ;更新党的思想路线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创新找准了核心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重新确定了基调 ;集中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智慧 ,为新哲学观念打下了基础。邓小平在总体上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其创新集中在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历史的“历史创造论”上 ,这是全新的实践论 ,它把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论、认识论、历史观融为一体 ,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55.
本文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规定”的概念,认为它的“哲学思维方式”、“体制设计原则”、“发展战略思路”、“预警机制构想”,共同构成它的理论核心。它们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原则,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根本规律。把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统一起来。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它的理论核心,本文区分了自然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只有真正做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结合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中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胜利地到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56.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根本性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出了总题目,提了新要求。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着力解决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经济学诸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抓好中央决定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出有鲜明创新性和充分说服力的理论教材。目前的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不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不结合工作实际特别是思想实际的倾向,需要在新的条件下重提“改造我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57.
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针对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的现象,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有其辩证内涵,这就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科学对待市场经济竞争,达到对立面的统一的高级形态--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必持正确方针,这就要批判"以物为本"和"以权为本",实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必有战略举措,要以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基础,以"效率"和"公平"关系的正确处理为关键,达到二者的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端正主体态度,克服自发性,增强自觉性.化作"自为"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58.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以关于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理论为根据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价值理想的社会主义学说。"民主社会主义"几经演变,到20世纪以降,成为同"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既不承认社会运动规律又失去人类价值理想、只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的思潮。"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其联系性、共通性逐渐削弱,其差别性、对立性日趋加强,直到在中国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论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代特点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则把对西方有一定适应性的改良版资本主义搬运到中国来,国际国内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
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规定性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运用“实践追溯方法” ,从历史判据、基本观念、总体性范畴、科学体系、历史观的核心、实践的辩证法、整合相关讨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际成果以及 2 1世纪中国主导性的哲学精神等九个方面 ,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规定性是以科学实践论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0.
在中共党史中,思想史是灵魂。党的思想史应当是科学思想发展和价值观演进相互结合的历史。中共在价值本位论上,经历了从以人民为本位到以工农为本位的变迁、再到以人民为本位的复归、进而实现向以人为本的转进。在价值内涵论上,有着相应的变化和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共曾经按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倡导为公、兴国、团结、勤俭;而到了以人为本的当代,中共的价值内涵进展到强调公平正义,倡导精神上的爱国主义、经济上的共同富裕、政治上的人民民主、社会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