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逐步深入,对于什么是实践,在理论界引起了争议。过去通常认为:实践是指人们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目前有人对这个定义提出异义,认为它有局限性。理由是:实践既包括有意识的活动,也包括无意识的活动,并非仅限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切行动。”(《国内哲学动态》1980年第2期,第22页)上述不同意见的争论,对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深入探讨,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究竟什么是实践?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一些什么基本特性?在这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2.
83.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这里没有漂亮的教学楼,没有清脆的下课铃声,没有400米的橡胶跑道,没有绿树成荫的校园。距离"4·20"芦山地震过去了一个多月,当"六一"节来临时,我们再次前往灾区,惊喜地发现了一张张天真欢乐的笑脸。  相似文献   
84.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和中,脱颖为伴随中国社会现代转化的重要意识形态。这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蕴藏的理论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经济、政治的社会需要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非宗教性特征。文章基于对这一特征的理解,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以及抵御邪教等方面,阐述了新世纪文化建设的若干着眼点。  相似文献   
8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的战略目标,而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状况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影响非常大。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地区的和谐目的,建立和谐的农村社区成为重要的选择。对于基层政府来说,为了适应这一选择,必须积极进行管理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8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中国传统文化渊远流长的民本思想弘扬光大,并赋予崭新的时代内容。文中阐述了当代民本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的由“价值命题”向“事实命题”、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由“人是手段”向“人是目的”、由“人治基础”向“法治基础”等四个方面的转化。  相似文献   
87.
试论1957—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王诚宏张绍荣廉敏捷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7年到1976年,是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20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曲折发展的20年。...  相似文献   
88.
位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上海市纺织机械工业公司和上海市纺织器材工业公司。这家拥有50亿元总资产的企业集团,有包括棉纺、毛纺、丝绸等机械在内的9大系列300余种机电产品,其中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等多种产品居世界先进水平。重组后的太平洋机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内部监督制约,设立了集团监审部。监审部实行纪委、监察、审计合署办公,集党的监督、行政监督、经济监督于一体,承担起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任务,促进了集团经济运作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正所谓…  相似文献   
89.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和中,脱颖为伴随中国社会现代转化的重要意识形态.这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蕴藏的理论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经济、政治的社会需要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非宗教性特征.文章基于对这一特征的理解,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以及抵御邪教等方面,阐述了新世纪文化建设的若干着眼点.  相似文献   
90.
本文回顾了"5·12"地震后当天,在市民恐慌、全城瘫痪、余震不断的局面之下,为迅速恢复秩序、发挥成都市区作为抗震救灾大后方的功能,成都市紧急实施的一系列信息发布,并以震后一周内成都城区秩序出现大的反复为例,探讨了危机状态下在"眼前现实危害"与"未来可能危害"两难抉择中,发布信息的法律规定和个人担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