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云生 《中外法学》1997,(4):121-124
<正> “一国两法”,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国家实行两种法律制度。一个国家这里当然是指加拿大这个具有独立主权的统一的联邦国家。“两法”是指两种不同类别的法律制度。就国家的管理及法律规范的性质来说,其内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是必然的要求。法令不统一,就很难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的法治管理,法律对社会行为的规范、止恶罚奸的功能也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都实行了一个统一的法律制度。而在加拿大,由于历史造成的基  相似文献   
42.
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学说,结合我们党和国家长期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在制宪理论方面提出了许多光辉的思想,并作了深刻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宪法理论。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提高我们的宪法理论水平,指导我们的制宪和行宪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什么是宪法时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主义认为,压迫别的民族的民族,本身决不是自由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遵照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普遍采取了民族自治的政策,以实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本文试就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4.
傣族祖先有建寨先立寨心,建勐先立勐心的习俗。勐腊坝子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一个大坝子。勐心寨叫曼庄寨,传说是古人从勐腊坝子两端即坝头坝尾同时赶猪相会于曼庄,古人就把此地确定为勐心寨。勐腊坝子的勐心,在曼庄寨子东南方向二百米处的一块草坪上,其标志是一棵菩提树。傣语称这株菩提树为“戈西利庄勐”。“戈西利庄勐”,在傣语里意思是勐腊坝子(勐)中心标志菩提树。这棵菩提树初看是一株,其实并非一株,而是四株,到树下仔细看就能看出。在傣文《勐腊地方史》中记录的“四棵一塘”说的就是这棵树。古人栽植时是以2株…  相似文献   
45.
已经公布交付全民讨论的宪法修改草案,明显地加强了关于宪法实施的监督和保障的规定,其中对我国宪法保障体制所作的新调整尤其引人注目,构成了宪法修改草案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本文主要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46.
陈云生 《法学》2006,(9):47-50
一件为因车祸致死的流浪汉提起死亡赔偿之诉的民事案件,在全国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讨论。以此案为契机,进一步引申谈及中国目前宪政和法制建设中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宪政和法治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7.
宪法视野和宪政界域中的公益诉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云生 《法学研究》2006,28(6):150-151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公益诉讼、公益"上书"等公益法律实践的兴起,公益法日趋成为我国法律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为推动我国公益法实践的发展,推进公益法理论研究的深入,本刊于2006年6月30日公开征集"公益诉讼与公益法:实践、制度与价值"笔谈稿。截至10月底,计收到稿件34份。我们选取部分稿件呈现在这里,希望借此促进公益法研究领域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4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和制度体系 ,其巨大的政策和制度涵容量 ,本身就是一个永无穷尽的知识和制度宝库。本文从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均在西部 (含广西也已列入 )的国情族情入手 ,扭住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整体推进之间的正比关系这一重大主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作者认为 :无论是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身还是以外的诸因素看 ,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直接导源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等政治层面的根本利益所必须 ,直接导源于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决策顺利实现的总体需要。文章最后就如何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了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49.
民族文化自治历史命运的转折与引进设想(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各国为解决民族、种族、文化集团问题提出的思路与建立的机制中,与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多元文化主义等政治思路与机制相对应的,是文化思路与机制,即"民族文化自治"的思路与机制.但该思路与机制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到种种质疑和抵制.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历史命运才出现了转机.文章对此种转机出现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自治的价值蕴含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此外,对中国是否能以及怎样引进民族文化自治提出作者个人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0.
宪法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政治等情势的产物,因此,我们对亚太地区各国宪法在21世纪发展趋势的把握和描述,自然必须基于对该地区在21世纪的经济、社会、政治、价值观的总的趋势的认识和理解。作者认为亚太地区在21世纪至少会呈现四个重要的发展态势。这就是:经济的继续高速度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政治改革力度的加大而逐步建立和完善高度民主化和清明化的政治体制;区域集团的稳固发展和一体化程度的增强;人们的价值观特别是权利和义务价值观将会发生深刻的观念转变。宪法的发展趋势当与上述四个发展趋势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