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普京主政以来,英俄在经济领域特别是能源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但在政治领域的合作却陷入低迷状态,两国关系堪称"政冷经热"。2007年7月,英国试图采取危机升级的战略来达到引渡"特工案"嫌疑犯目的,从而引发了英俄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一场外交危机。从表面上看,间谍风波无疑是一个导火索,但从更大的背景看,两国交恶既有国际层面欧美与俄关系恶化的根源,也有英俄各自的政治考量。英俄外交危机将对两国关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俄欧关系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因于两国有着巨大的经济依赖性,英俄关系并不会走入不可化解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32.
冷战结束以来,美日两国利用台湾问题来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不断明显,特别是近年来美日不断加强提升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客观上使"台独"势力的野心不断膨胀,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由于美日对台战略越  相似文献   
33.
试析后“非典”时期的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一段时间的“非典”危机事件,对我国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构成了重大的威胁,也是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一次重大考验。如何应对这种非传统威胁?这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从建立政府的危机管理机制和政府危机管理的策略两方面来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34.
陈先才 《台声》2013,(6):46-47
自从2008年以来,尽管两岸关系掀开了全新的一页,在两岸交流交往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改善和进展,但在南海及东海主权的争端中,两岸却无法开展有效的合作。岛内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均对两岸在南海、东海海域开展合作的意愿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岛内朝野仍然抱持过时的冷战思维。  相似文献   
35.
随着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正在不断形成,两岸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但两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仍然是考验两岸关系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事实上,虽然马英九上任后台湾当局不再提案“参与联合国”,  相似文献   
36.
冷战结束以来,台湾与东盟国家进一步加强彼此间在政治关系领域的互动和交流,双方的政治关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提升。在两岸成功签署ECFA之后,台湾—东盟关系的发展趋向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但客观上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提升和加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大陆的外交成本。因此,考察冷战后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发展演变,对于制定相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7.
当前的民进党正处在十字路口,一方面,民进党内部要求改变的理性力量开始成长与不断集结,主要是由于民进党连续在2008年及2012年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遭到重大挫败,使民进党内一部分人开始认识到要重新思考和处理两岸关系。另一方面,民进党内部的保守势力仍然相当强大,特别是民进党内部的主流并没有放弃"反中"、"仇中"的意识形态,反而变本加厉地破坏和阻挠两岸  相似文献   
38.
陈先才  钟志成 《现代国际关系》2023,(12):36-57+161-162
在深度推进对华竞争的大背景下,美国遵循地缘政治的逻辑,加紧推进“印太”安全框架下的台海战略。美国企图以台海为地缘战略支点,构造纵贯边缘地带的对华遏制轴线,以台海安全态势促进周边地缘焦点的战略联动,旨在实现低烈度、高频次、可持续的对华战略消耗。当前,美国台海战略的策动面向包括跨区位的盟伴体系纵合、跨功能的遏华战略整合以及跨认知的排华体系融合,由此综合构造起以诱华消耗为导向的安全耦合螺旋。但是,美国的台海战略面临多维性困局,其遏华效能有限。美国政治极化趋势、中美实力消长态势、外部环境的现实局势分别在政策制定、战略执行、实施效果方面对美国的台海战略构成制约,使其在边缘地带的地缘战略策动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39.
在后冷战时期,美苏两极体系的终结并没有带来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相反,国际危机和局部地区动荡呈更加频繁之势。国际危机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格局的变迁、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三大诱因;当前国际危机的最显著特征是美国成为国际危机和危机管理的主要当事方,美国在反恐等外交政策上的双重标准客观上加剧了国际危机爆发的频率。与大国之间的危机、台海危机、能源危机及非传统安全威胁引发的危机正成为中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四大任务。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