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先才 《台声》2014,(5):40-41
<正>4月14日,民进党主席选举领表登记的首日,现任党主席苏贞昌宣布弃选,几个小时后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也宣布不参与此次党主席改选。民进党主席改选随着苏、谢相继退选,其选情自然趋于单纯,蔡英文重掌民进党权力宝座已无任何悬念。尽管蔡英文在民进党主席选举中目前看来已轻松过关,但过关之后却是艰难险阻、挑战重重。特别是在民进党两岸政策思维方面,其挑战和压力尤其艰巨。如果蔡英文不能在民进党两岸政策思维方面展现大破大立的  相似文献   
42.
台湾地区“时代力量”党是第三势力政党研究的典型。目前,对于“时代力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并不能完整的展现“时代力量”的组织变迁。本文试图从中观层面,勾勒其制度化图谱。“时代力量”的制度化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受目标替代的影响,其自主性进一步削弱,而体系化程度受制于“属地化”的寡头式分权,难有起色。“时代力量”脆弱的组织很难承受政治参与扩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3.
尽管马英九在2012年年初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成功连任,国民党也在“立法委员”选举中赢得超过半数的席次,然而从今年上半年台湾政局的发展形势来观察,执政的国民党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无论是美牛进口、油电双涨,还是证所税改革等等,执政党都面临非常被动的境地。  相似文献   
44.
两岸社会融合的核心在于认同.长期以来,两岸不但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制度上存在重大差异,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也相当明显,两岸按照各自的运转逻辑,分别发展出适合自身特色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时期,随着两岸在人员、物质、技术及信息等领域的流通加速,两岸民间社会的融合进程也不断加强,建构一个具有鲜明两岸特色的两岸民间社会融合模式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借用跨境主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在分析两岸社会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就两岸社会融合的困境、特征以及基本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5.
"戒严"体制崩溃后,台湾社会进入了民主转型的快车道.与民主转型相伴随的,是民间组织的蓬勃发展.长期以来,民间组织的兴起被认为对公民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以民意凋查数据为基础建构的分析模型,探讨和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台湾公民文化的成长有正相关性,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比简单的线性关系复杂得多.这种正相关性因民间组织的类型、内部权威结构、成员互动方式以及组织信念等因素而异.  相似文献   
46.
当前两岸人员往来不断密集、交流渠道不断通畅的态势,客观上为两岸社会融合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为两岸社会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岸社会一体化进程已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两岸社会一体化虽然是历史趋势,但两岸社会一体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冲击和影响.我们要站在促进国家最终统一的历史高度,对两岸社会一体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努力规划好两岸社会一体化的路径,尽量避免两岸一体化进程对两岸社会的稳定造成冲击.因此,我们要洞察先机,未雨绸缪,对两岸一体化的进程善加引导,兴利除弊,从而有力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47.
民进党在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遭遇重大挫败,直接牵动党内各派系势力的消长。随着蔡英文辞去党主席一职,赖清德当选就任党主席,民进党内部新一轮派系博弈加剧。“新潮流系”继续维持党内最大派系的地位,“英系”成为党内执政县市最多的派系,二者与“正国会”形成三强鼎立的派系结构。派系生态由过去“新系+苏系+绿色友谊连线”与“英系+‘正国会’+涌言会”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渐转为“英系”主导的当权者派与“新系”主导的非当权者派相抗衡的局面。民进党内部派系博弈渐趋激烈,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